农发行农业科技贷款助推农业现代化
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发行)积极拓展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
农发行农业科技贷款主要投向农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广等项目。重点支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现代种业发展、农机装备研发与推广、智慧农业建设等领域。
通过科技贷款支持,农发行推动了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例如,在水稻产区,农发行贷款支持推广的超级稻新品种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抗病性。在畜牧业领域,农发行贷款支持建设的智能化畜禽养殖场提升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在果蔬产区,农发行贷款支持引进的先进温室技术和智能灌溉系统,提高了蔬果产量和品质。
农发行还通过科技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例如,在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农发行贷款支持建设产地冷藏保鲜、加工包装、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科技示范基地,农发行贷款支持建设示范田、试验场等,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产增收。
农发行农业科技贷款的投放,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帮助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降本增收。同时,科技贷款也助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农发行农业科技贷款大力支持屠宰场建设,助力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农发行某市分行向当地某生猪屠宰场发放农业科技贷款1.5亿元,支持其购买屠宰生产线、冷库等设施设备。该屠宰场建成后,年屠宰生猪能力将达60万头,可有效解决当地生猪产能过剩问题,带动生猪养殖业发展。
近年来,农发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持畜禽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加大对农业科技贷款的投放力度。截至2023年6月末,农发行全国农业科技贷款余额达2600亿元,其中用于支持屠宰场建设的贷款余额达500亿元,有力支持了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
农发行农业科技贷款支持的屠宰场普遍采用了先进的屠宰加工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屠宰效率和肉品质量,还实现了屠宰过程的环保化和可追溯化。这些屠宰场还与养殖场、饲料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从饲养、屠宰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有效保障了农牧民的收益,促进了畜禽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发行农业科技贷款政策解读
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扶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农发行出台了农业科技贷款政策。该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贷款对象: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包括:
从事农业生物技术、智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科技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或重大技术突破的科技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企业
贷款用途:用于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等活动,包括:
科技研发活动
技术改造和设备购置
生产经营周转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最长可达10年
贷款利率:根据贷款对象、用途、期限等因素,按照市场利率浮动确定
担保方式:一般采用信用担保、抵(质)押担保、第三方担保等方式
优惠政策:
对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优先提供贷款支持
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项目,可给予贴息或风险分担等优惠
对获得国家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等荣誉的项目,可优先授信
农发行的农业科技贷款政策,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该政策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贷款重点支持范围
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通过设立农业科技贷款,重点支持以下领域:
一、农业科技创新
科研攻关和技术突破
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和种业创新
二、农业产业化
农产品加工、储运、冷链物流
农业机械制造、智能装备
农业标准化、品牌建设
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化
三、农业绿色发展
节水灌溉、节能减排技术
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
四、农业人才培养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农民专业技术培训
农业教育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五、其他领域
农业产业基础建设
农业保险和融资服务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农业科技贷款的目的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保障粮食安全,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