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执行利息的计算
中止执行是指法院对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因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暂时中止其执行的法律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止执行期间,原判决或裁定所确定的债务或其他义务不因中止而消灭。
利息的计算
中止执行期间的利息,一般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本金:原判决或裁定确定的债务或其他义务金额。
2. 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LPR。
3. 计算期:中止执行期间,从中止之日起至恢复执行之日止。
计算公式: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计算期(天数) ÷ 360
示例:
李某向张某借款10万元,经法院判决张某应于2023年6月15日前还款。2023年7月1日,李某申请中止执行。中止执行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同期LPR为4.85%。中止执行至2024年3月1日恢复执行。
则李某应支付的利息为:
```
利息 = 100000 × 4.85% × (2024年3月1日 - 2023年7月1日) ÷ 360 ≈ 2425元
```
注意事项:
1.中止执行期间的利息,由中止执行的申请方承担。
2.中止执行期间的利息,与原判决或裁定中约定的利息不同,即使原判决或裁定中有约定利息,中止执行期间仍按 LPR 计算利息。
3.中止执行期间的利息,从中止之日起计算,即使债务人未能及时知晓中止执行的情况,也应当承担利息支付责任。
中止执行利息的计算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中止执行期间,停止计算利息。中止执行后,自恢复执行之日起,继续计算利息。
计算公式:
中止执行利息 = 利息总额 × 中止执行天数 / 利息计算天数
其中:
利息总额:在中止执行之前已经计算出的利息金额。
中止执行天数:从中止执行之日起到恢复执行之日止的天数。
利息计算天数:自债务已到履行期之日起到恢复执行之日止的天数。
实例:
某借款合同约定年利率为 6%。借款人应于 2023 年 1 月 1 日偿还借款本金 100 万元,利息 5 万元。因故,法院于 2023 年 3 月 1 日中止执行。2023 年 6 月 1 日恢复执行。
利息总额:5 万元
中止执行天数:90 天
利息计算天数:150 天
中止执行利息 = 5 万元 × 90 天 / 150 天 = 3 万元
因此,中止执行后,借款人需要支付 3 万元的中止执行利息。
中止执行的有效期一般为六个月,自中止执行之日起计算。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延长中止执行的期限,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中止执行的特殊情况主要包括:
当事人申请和解的,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超过三个月。
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超过六个月。
执行标的物被查封、扣押的,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超过一年。
有其他特殊情形,需要中止执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止执行的有效期并非绝对的。在以下情况下,中止执行的有效期可能会被提前终止:
相关申请被驳回或撤回的;
执行标的物被拍卖或变卖的;
执行标的物被转移或灭失的;
有其他情形,导致中止执行的目的无法实现的。
在中止执行的有效期届满后,人民法院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如果执行标的物仍未被执行完毕,人民法院可以恢复执行程序,继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