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执行中止是否支付利息(中止执行到恢复执行期间利息怎么算)



1、执行中止是否支付利息

执行中止是否支付利息

执行中止是指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因当事人请求、法院调查或其他原因暂停执行程序,又称为执行中断。对于执行中止期间是否应当支付利息,法律规定如下:

中止期间不支付利息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执行中止期间,利息的计算应当中止。这意味着,在执行中止期间,不产生新的利息。

恢复执行后继续计算利息

执行中止结束后,恢复执行的,利息应当从中止之日起继续计算。例如,执行中止前已产生利息 100 元,中止时间为 6 个月,则恢复执行后,利息重新开始计算,6 个月后产生新的利息 10 元。

特殊情况例外

在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执行中止期间也要支付利息。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借贷合同对利息计算周期有约定,执行中止期间不计入利息计算周期内的,应当支付利息。

实务中的争议

在实务中,关于执行中止是否支付利息的争议较多。部分法院认为,执行中止期间应支付利息,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部分法院则认为,执行中止期间不产生新的利息,以体现法律对执行中止的效力。

综上,执行中止期间是否支付利息,应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例情况综合判断。一般情况下,执行中止期间不支付利息,恢复执行后继续计算利息。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法律或合同有明确规定,执行中止期间也要支付利息。

2、中止执行到恢复执行期间利息怎么算?

中止执行到恢复执行的利息计算

当法院中止执行时,原告的胜诉请求虽然不能立即执行,但其胜诉权仍在,因此需要计算利息。利息的计算以中止执行之日为起算点,至恢复执行之日为止。

利息率的确定通常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即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如果是由人民法院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利息率可以按照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确定,但不得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对于已经执行的标的物,在中止执行期间产生利息的,原告可以申请法院恢复执行后追加执行利息。对于尚未执行的标的物,在恢复执行后法院将按照中止执行时的利息率继续计算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中止执行期间产生的利息并不是在恢复执行时一并执行,而是需要原告另行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会在审查原告的申请和相关证据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追加执行利息。

中止执行到恢复执行期间利息的计算,有助于维护原告的胜诉权益,保障其合法利益。同时,也体现了司法公正的原则,保证债权人能够及时收回债务。

3、执行案件停止计算利息的情形

4、执行中止是否支付利息的规定

上一篇:抵押利息怎么算(抵押利息怎么算的计算方法)


下一篇:在团贷网抵押了房产如何解押(在团贷网抵押了房产如何解押手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home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