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与租房专项扣除标准
为减轻个人购房和租房负担,国家出台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其中包括房贷利息和租金支出扣除。
房贷利息扣除标准
首次购房且在2023年1月1日后取得贷款的纳税人,可在借款期间按实际发生数在360万元以内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住房贷款利息扣除额不得超过纳税人之购买住房坐落所在地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和实际发生借款利息额之间的差额。
租房扣除标准
纳税人在1月1日起取得租房支出且符合条件的,可在其取得租金收入的年度汇算清缴时,按实际支付的租金支出填写汇算清缴申报表,计算应退或应补税款。
租房扣除额度为年租金收入的12%。年租金收入是指纳税人取得的全部租金收入,包括本租约项下以及与该租赁房屋相关的附着于房屋的设备、设施等的租金收入。
适用条件
租房扣除仅适用于自然人纳税人。
租房扣除需要实际发生租房支出,且应取得真实合法的租房合同、发票或收据等证明材料。
租房扣除适用于在境内外取得的住房租金支出,但境外租房扣除需符合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有关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房贷利息和租房扣除二选一适用,纳税人只能选择一项进行扣除。
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为了减轻购房者和租房者的经济负担,我国政府推出了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住房贷款抵扣
对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其每年实际支付的住房贷款利息,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扣除。扣除额度为:
首套住房:每月1000元,全年12000元
二套及以上住房:每月500元,全年6000元
住房租金抵扣
对于没有住房贷款的纳税人,其每月实际支付的住房租金,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扣除。扣除额度为:
符合条件的城市:每月1500元,全年18000元
其他城市:每月800元,全年9600元
条件和限制
抵扣对象必须是纳税人的自有住房或承租住房
住房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如面积、位置等
抵扣金额不得超过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的25%
申请流程
纳税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电子申报平台或办税服务厅申请住房贷款或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所需材料包括:
房产证或租赁合同
贷款合同或租金发票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作用和意义
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了购房者和租房者的税收负担,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它也有利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
房贷与租房专项扣除标准
为减轻购房和租房者的负担,国家出台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其中包括房贷利息和租房支出两项。
房贷利息扣除
对于2023年及以后取得的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扣除按照实际发生数据的1/12,在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全年累计扣除额不超过12000元。
租房支出扣除
对于2023年及以后实际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在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全年累计扣除额不超过1.2万元。
申请条件
扣除人必须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
房贷利息扣除:购房合同中已明确规定贷款利息。
租房支出扣除:承租方需与出租方签订书面租赁合同,并在税务部门办理备案。
减税额计算
假设扣除人的年收入为12万元,每月扣除标准为1000元:
房贷利息扣除:1000元 × 12个月 = 12000元
租房支出扣除:1000元 × 12个月 = 12000元
全年减税额 = 12000元(房贷利息扣除)+ 12000元(租房支出扣除) = 24000元
注意事项
房贷利息和租房支出扣除不能同时享受。
扣除标准为每月最高限额,扣除额不能超过纳税人的实际支出。
扣除额需要在个税年度汇算清缴时申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网站进行申报。
房贷和租房哪个申报专项扣税好?
对于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中有关住房领域的扣除,主要有两种选择:房贷利息扣除和住房租金扣除。
房贷利息扣除
房贷利息扣除是指纳税人在住房贷款期间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支出,可以从其综合所得中扣除。扣除限额为每年100万元的贷款利息。
住房租金扣除
住房租金扣除是指纳税人在租房居住期间实际支付的租金,可以从其综合所得中扣除。扣除限额为每月1200元,全年最高为14400元。
选择考虑因素
选择房贷利息扣除还是住房租金扣除,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贷款金额和利息支出:房贷利息扣除额与贷款金额和利息支出成正比。贷款金额越大,利息支出越高,扣除额也就越高。
房租支出:住房租金扣除额与房租支出成正比。房租支出越高,扣除额也就越高。
综合收入:专项扣除的目的是降低纳税人的综合收入,从而减少应缴税额。综合收入越高,专项扣除的减税效果越明显。
个人规划:是否打算长期居住在该住房,是否有购房计划等个人规划也会影响选择。
总体来说,如果贷款金额大,贷款利息支出高,且综合收入较高,则选择房贷利息扣除更为划算。如果租房支出较高,且综合收入较低,则住房租金扣除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