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 11 个二级科目借贷分析:
1.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借
用于记录企业销售应税商品或服务的应纳税额。
2. 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用于记录企业购买应税商品或服务的进项税额。
3. 销项税金应交税额:借
用于记录应交的销项税额,即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
4. 进项税金已交税额:贷
用于记录已交纳的进项税额,即企业实际支付给税务机关的进项税额。
5. 应交增值税:借
用于记录应缴纳的增值税,即销项税金应交税额减去进项税金已交税额。
6. 已交增值税:贷
用于记录已缴纳的增值税,即企业实际支付给税务机关的增值税。
7. 应退税项:借
用于记录企业已申请、待退的进项税额。
8. 待抵退税项:贷
用于记录已申报、待抵扣的进项税额。
9. 已抵扣税项:借
用于记录已抵扣的进项税额。
10. 应补税款:借
用于记录因销售退税或其他原因需要补缴的增值税。
11. 待补税款:贷
用于记录已申报、待补缴的增值税。
增值税的 11 个二级科目借贷计算
增值税二级科目包括:
1. 应交增值税
2. 进项税额
3. 出口退税
4. 销项税额
5. 应得增值税
6. 待抵扣暂存款
7. 应补缴增值税
8. 应退暂存款
9. 清算科目
10. 暂收预交增值税款
11. 预交增值税款
借贷计算规则:
借方:
应交增值税:应缴的增值税
待抵扣暂存款:准备抵扣的进项税额
应补缴增值税:需要补缴的增值税
清算科目:期末转出的待抵扣暂存款余额
贷方:
进项税额:实际取得的进项税额
出口退税:已退的出口货物退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商品或服务的税额
应得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
应退暂存款:已退的进项税额抵扣余额
预交增值税款:预先缴纳的增值税款
暂收预交增值税款:收到他方的预交增值税款
示例:
企业当期取得进项税额 100 元,销售货物取得销项税额 150 元。
进项税额(贷):100 元
销项税额(贷):150 元
应得增值税(贷):50 元
注意:
增值税实际计算以具体经济业务为准。
各二级科目的借贷方向遵循会计核算的借贷平衡原则。
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借贷方向
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包括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额等,其借贷方向如下:
借方:
进项税额:
购入原材料、商品、服务时已缴纳的增值税
已交税额:
已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增值税
贷方:
销项税额:
销售原材料、商品、服务时应收取的增值税
抵扣税额:
符合条件的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时
特殊情况:
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等时,借贷双方科目金额相同,不影响应交增值税余额。
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应交增值税余额为借方余额,表示需要向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
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时,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贷方余额,表示税务机关应退还增值税。
通过了解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的借贷方向,企业可以规范增值税核算,准确确定应缴或应退增值税,避免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