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假离婚,带来一场风波。
某男子为获得银行贷款,与妻子办理假离婚,并以妻子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纸包不住火,假离婚的把戏很快被银行识破。
银行发现贷款申请中的婚姻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符,随即展开调查。通过调取户籍信息、查询财产变动等方式,银行确认该男子与妻子从未真正离婚。
贷款被拒,男子恼羞成怒,企图狡辩。银行提供的证据确凿,男子百口莫辩。最终,该男子因骗贷行为受到银行的起诉。
法院经审理查明,男子伪造假离婚证,骗取银行贷款,其行为已构成贷款诈骗罪。法院依法判处男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这起案件警示人们,借假离婚之名骗贷,不仅损害银行利益,亦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切不可因一时贪念,而踏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在我国,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属于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险金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或者票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八十八条,金融机构发现借款人利用虚假信息骗取贷款的,应当立即停止发放贷款,已发放的应当收回贷款,并可以处以贷款金额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
因此,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被发现后,不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还将被处以相应的罚款。罚款金额一般为贷款金额的10%至50%。
需要注意的是,构成犯罪的,需要达到一定数额的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构成诈骗罪。
因此,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轻则被罚款,重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切勿以身试法。
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是一种骗取贷款的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后果。
处理方式:
1. 立即终止:发现使用假离婚证贷款后,应立即停止贷款申请或还款。向银行说明真实情况,主动配合调查。
2. 归还贷款:银行将要求借款人归还已贷款金额,以及支付利息和滞纳金。
3. 民事责任:借款人将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银行损失、支付罚金等。
4. 刑事责任:如果涉案金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借款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监禁和罚款。
5. 信用记录受损:使用假离婚证贷款将严重损害个人的信用记录,影响未来贷款申请和信用活动。
避免被发现:
为避免被发现伪造离婚证,借款人须谨慎行事,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离婚证真实有效。
提供真实可信的婚姻状况证明。
银行通常会进行交叉核查和实地走访。
后果严重:
使用假离婚证贷款是一个严重的违法行为,后果严重。借款人不仅要承担巨额经济损失,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和信用受损。因此,切勿以身试法,通过违法手段获取贷款。
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的违法性
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是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和《刑法》相关规定:
民事违法性:
假离婚属于恶意串通行为,违反了《民法典》关于婚姻真实性和忠诚义务的规定。
以假离婚为基础向银行申请贷款,属于欺诈行为,可能导致贷款合同无效。
刑事违法性:
制作、使用伪造、变造的证件,包括假离婚证,构成《刑法》第280条规定的伪造证件罪。
利用假离婚证骗取贷款,可能构成《刑法》第193条规定的诈骗罪。
后果:
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被发现,不仅面临民事诉讼,被要求偿还贷款并承担相应的利息和违约金,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提示:
贷款人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贷款,切勿轻信他人或采取欺诈手段。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有义务审查借款人的婚姻状况和收入证明。发现借款人有利用假离婚证骗贷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利用假离婚证向银行贷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造成民事纠纷,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受到法律的严惩。因此,贷款人应诚信守法,避免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