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借贷立案标准
非法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向他人提供贷款并收取利息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25号)中规定:
数额较大:是指非法放贷数额在5万元以上。
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以暴力、威胁手段催收贷款的;
采用虚假借贷、虚构债权、恶意制造债务陷阱等手段实施非法放贷的;
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恶势力犯罪集团实施非法放贷的;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因此,非法借贷的立案标准为:
非法放贷数额达5万元以上,且情节严重
注意:
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借贷数额较小但情节恶劣的,也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借贷与民间借贷的区分在于利息是否超过国家规定上限。国家规定的一般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24%,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非法借贷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20〕19号),认定非法放贷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非法放贷数额为基础,具体标准如下:
超过5万元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
有组织或团伙实施非法放贷
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
以非法放贷为业,获取巨额非法收益
损害重大社会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不属于非法放贷,无需立案追诉:
正常民事借贷活动
金融机构依法发放贷款
小额贷款公司依法经营
消费者信贷业务
如果遇到非法放贷行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非法借贷受法律保护吗
非法借贷不受法律保护。非法借贷是指未经国家批准,违反法律、法规的借贷行为。这些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高利贷:利率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上限。
暴力催收:使用暴力、威胁等不法手段催收债务。
套路贷:通过欺诈、暴力等手段诱导借款人借贷,并设置陷阱使其无法偿还。
砍头息:提前从借款本金中扣除利息。
非法借贷行为违反了《刑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对于非法借贷,法律不予保护,受害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向公安机关报案:举报非法放贷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借贷合同无效,并追回已支付的款项。
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非法放贷机构,要求查处并处罚。
借款人应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非法借贷陷阱。一旦遭遇非法借贷,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依法维权,维护自身权益。
非法借贷司法最新消息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打击非法放贷犯罪的意见》,对非法借贷犯罪的认定、量刑和追赃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意见》指出,非法放贷是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非法高利或其他非法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违法犯罪行为。常见的非法放贷方式包括:以高额利息或复利发放贷款、暴力讨债、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逼迫债务人还款等。
《意见》强调,非法放贷危害社会秩序,侵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对于非法放贷犯罪,将从严惩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同时,《意见》还规定,被害人有权要求返还被非法放贷的本金、利息和其他损失,并对非法放贷者追究刑事责任。
《意见》的出台,表明司法机关将持续加大对非法借贷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借贷人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避免落入非法借贷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