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固定成本为零时,息税前利润 (EBIT) 的变动率等于收入的变动率。这是因为固定成本与收入无关,不会影响 EBIT 的变化。
换句话说,如果收入增加 10%,那么 EBIT 也会增加 10%,因为 EBIT 是收入减去可变成本。 puisque les co?ts fixes sont nuls, le montant de l'EBIT est égal à celui du revenu, et ils varient donc proportionnellement.
Cette relation est particulièrement importante pour les entreprises ayant des co?ts fixes très faibles, car cela signifie qu'elles peuvent réaliser de gros bénéfices même avec de légères augmentations de leurs revenus. Inversement, les entreprises ayant des co?ts fixes élevés doivent réaliser des augmentations de revenus beaucoup plus importantes pour obtenir les mêmes bénéfices.
Par exemple, supposons qu'une entreprise ait des revenus de 100 000 $ et des co?ts variables de 50 000 $. L'EBIT de l'entreprise serait de 50 000 $. Si les revenus de l'entreprise augmentent de 10 % à 110 000 $, son EBIT augmentera également de 10 % à 55 000 $.
Cependant, il convient également de noter que lorsque les co?ts fixes sont nuls, l'entreprise n'a pas de marge de sécurité. Cela signifie que toute diminution des revenus entra?nera une diminution proportionnelle de l'EBIT. Par conséquent, ces entreprises doivent être particulièrement attentives à la gestion de leurs revenus.
当企业存在固定成本时,只要息税前利润(EBIT)大于零,就意味着企业已经能够覆盖其固定成本,并开始实现盈利。这是因为,息税前利润是企业在支付利息和税款之前获得的利润,其中包含了固定成本的支出。
固定成本是指不会随着产量或销售额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例如租金、折旧和行政费用。当产量或销售额较低时,固定成本会占据收入的较大份额,导致企业亏损。随着产量或销售额的增加,固定成本在收入中的占比会降低,单位产品的利润率会提高,从而使企业开始盈利。
因此,当EBIT大于零时,表明企业已经能够覆盖其所有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并开始产生利润。这时,企业可以利用利润来支付利息、税款和其他财务费用,进一步增加其净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EBIT大于零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已经实现较高的盈利能力。企业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投资回报率、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以全面评估其财务状况。
当固定成本不变时,销售量或额的增加会产生以下影响:
单位可变成本的降低:
由于固定成本不变,因此当销售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如材料、人工)会分摊到更多的单位上,从而降低单位可变成本。
毛利率的提高:
毛利率等于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之差除以销售收入。由于可变成本下降,因此当销售量增加时,毛利率会提升。
营业利润的增加:
营业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随着毛利率的提高,营业利润也会相应增加。
现金流的改善:
销售额的增加通常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入,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其他好处:
扩大市场份额:更高的销量可能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
提高生产效率:较高的销量可以摊销固定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库存成本:销售量增加可带来库存周转率的提高,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销售量的增加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例如产能不足、供应链压力或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要谨慎管理这些挑战,以确保销售量的增长带来的好处 outweigh 其成本。
息税前利润(EBIT)中固定成本要减去利息,是因为利息开支属于非经营性支出,它不是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而是由企业借入资金而支付的利息。
EBIT 主要用于衡量企业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而利息开支并不反映企业核心业务的经营状况。如果将利息开支计入 EBIT,会导致 EBIT 虚增,无法准确反映企业 core 的盈利能力。
利息开支可能会因企业融资决策而产生较大波动,这会导致 EBIT 的可比性降低。因此,在计算 EBIT 时,通常会将利息开支单独列出,以便对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进行更准确、更可比的评估。
例如,一家企业 A 和企业 B 都产生了 1000 万元的营业收入,但企业 A 的利息开支为 200 万元,而企业 B 的利息开支为 500 万元。如果将利息开支计入 EBIT,则企业 A 的 EBIT 为 800 万元,企业 B 的 EBIT 为 500 万元。这显然低估了企业 A 的盈利能力。而通过将利息开支单独列出,企业 A 的核心盈利能力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避免了低估或高估其盈利状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