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利息交税指南
个人或企业借款时产生的利息收入,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个人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产生的利息,属于利息所得,需要按照20%的综合所得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借款用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息可以按照5%的税率征收预缴个人所得税,并在年度汇算清缴时进行补缴或退税。
企业所得税
企业借款产生的利息,属于负债利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收入中扣除。但以下情况除外:
借款用于购置非生产性资产
借款用于关联企业投资或提供担保
借款用于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
借款利息支出与收入不匹配
缴纳方式
个人所得税: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在税务机关代扣代缴。
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一并缴纳。
注意事项
个人从境外机构借款产生的利息,需要按照国税总局发布的《关于外国企业境外借款利息预提税率问题的公告》缴纳预提税款。
企业借款利息与关联企业交易有关的,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关联交易调整。
借款利息支出应真实合理,否则税务机关有权进行调整或处罚。
借款利息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借款利息属于综合所得范围,纳税人为个人,应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借款利息的征税依据为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收入。纳税人在取得借款利息收入时,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利率计算应纳税额,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进行纳税。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借款利息收入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以下两种情况,借款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1. 借款人为金融机构,借款用于个人住房贷款。
2. 借款人为亲友,借款金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2023年为10万元人民币),且借款用于个人或家庭生活。
对于符合上述免税条件的利息收入,纳税人无需申报和缴税。对于不符合免税条件的利息收入,纳税人应及时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可以通过向税务机关申报或通过税务机关指定的平台进行申报缴税。具体申报方式和缴税期限请咨询当地税务机关。
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
个人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时,须支付利息。对于产生的利息,借款人需要根据相关税法规定缴纳税款。
个人借款利息
个人借款用于购买自住房的利息支出,可以享受个税抵扣。即,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收入时,可以将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从收入中扣除。但每年抵扣上限为100万元。
企业借款利息
企业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以计入企业所得税的成本费用,直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税务申报
个人借款人需要在每年5月1日~6月30日期间,向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税。借款利息抵扣额需要填写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中。
企业借款人需要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期内,根据借款合同提供的利息凭证,申报借款利息费用。
缴纳方式
个人借款利息抵扣额将在个税结算时,直接抵减应缴税款。
企业借款利息费用将在企业所得税结算时,直接扣减应缴税款。
注意事项
借款利息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不能虚构或夸大。
借款用途必须合理合法,不能用于违法活动。
个人借款利息抵扣额度有限,超过部分无法抵扣。
企业借款利息费用必须及时申报,否则可能影响税务稽查。
通过了解借款利息的税务处理,纳税人可以合理安排借款,合法合规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