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营贷自查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规范经营贷使用,防范金融风险,上海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经营贷自查工作。
自查的主要对象为在上海市范围内使用经营贷的企业和个人。自查内容包括:
贷款用途是否符合经营贷款的规定
贷款资金是否实际用于经营活动
贷款是否存在违规转贷、虚假抵押、骗取贷款等行为
自查方式采取企业自查和部门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应自觉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有关部门将根据自查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自查发现问题较多、风险较高的企业。
对于自查发现的问题,企业应立即整改。对于抽查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通报。
此次经营贷自查是规范贷款使用、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广大企业和个人应积极配合自查,共同维护金融秩序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上海持续严抓经营贷用于购房,近日,监管部门对两家支行为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开出罚单。
浦东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因对经营贷资金用途审查不尽职,未发现借款人用经营贷资金支付购房首付,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50万元。另一家被罚的支行为上海农商银行上海陆家嘴支行,因在经营贷审批过程中对借款人经营能力、还款能力审查不尽职,被罚款20万元。
监管部门指出,两家支行违反了《商业银行经营贷管理办法》的规定,贷款资金未用于支持实体经济,而是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助长了资金空转和炒房。
上海银保监局表示,将继续加大对经营贷违规使用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经营贷用于购房属于违规行为,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和信用受损等后果。
上海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数额居高不下,成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据相关统计,2022年上半年,上海市新增经营贷投向房地产领域金额高达数千亿元,其中用于购房的比例超过六成。这一数额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引起了市场人士的担忧。
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的主要原因在于利差套利。经营贷利率一般较低,而房地产市场收益率相对较高,因此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经营资料等方式,骗取经营贷用于购房。
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也增加了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由于经营贷资金成本较低,一些购房者可能会过度杠杆,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这些购房者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还会占用信贷资源,挤占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信贷资源被大量用于房地产领域,将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监管部门已采取措施严厉打击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行为。2022年6月,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通知,要求银行机构严格审查经营贷用途,强化对违规行为的监测和处罚。
随着监管部门的持续努力,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的情况已有所好转,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上海严查经营贷流入房地产
近日,上海市金融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整治行动重点针对以“经营贷”为名、实为个人购房的违规行为。此类行为不仅扰乱金融秩序,还加剧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
据悉,专项整治行动将从严从重处罚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将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检查,对违规放贷的金融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同时,也将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严厉查处帮助客户伪造经营资料、虚增经营流水等行为。
为了有效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上海市相关部门呼吁金融机构和广大市民共同配合:
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贷款用途审查制度,加强贷后管理,严禁违规发放经营贷用于购房。
市民应理性购房,选择符合自身需求和承受能力的住房。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房屋贷款,切勿使用违规手段获取信贷资金。
有关部门还将加强风险提示,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经营贷与购房贷款的差别。经营贷用于经营活动,而购房贷款用于购买自住或投资性住房。使用经营贷购房存在较大风险,不仅可能被银行追究责任,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