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间借贷利率问题,国家已发布政策文件进行调整。
文件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的保护上限,即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同类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贷款期限超过三个月的,利率可适当高于同期LPR四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年化利率36%。
同时,文件强调了信息公开的原则。借贷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就利率、借款金额、还款期限等事项进行明确约定,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文件还规定了对高利贷的打击措施。对于超过上述利率范围内的民间借贷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取缔。同时,对利用高利贷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将从严惩处。
国家出台此项政策,旨在维护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规范利率,打击高利贷,营造公平有序的民间借贷环境。
国家民间借贷利率政策文件
《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的通知》(银发〔2019〕298号)
一、主要内容
该文件主要规定了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并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了规范。
二、利率上限
根据《通知》,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
三、利率下限
《通知》未明确规定利率下限,但要求民间借贷利率不得低于同期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四、借贷行为规范
《通知》要求民间借贷行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合规
平等自愿
公平公正
诚实守信
五、监管措施
《通知》明确了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要求其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监测和管理,对违反规定行为进行查处。
六、法律责任
违反民间借贷利率规定,出借人将面临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借款人则可能被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
国家调整民间借贷利率的政策文件
一、国务院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通知(国发〔2019〕27号)
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化24%;
超过国家规定利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鼓励民间借贷平台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并向借款人充分披露利率信息。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0〕18号)
明确超过年化24%的民间借贷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对于约定利率超过24%但未超过36%的民间借贷,应认定为无效;
对于约定利率超过36%的民间借贷,应认定为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
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民间借贷风险防范的通知(银发〔2007〕22号)
强调民间借贷利率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和公平原则;
鼓励民间借贷机构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机制;
要求民间借贷平台在开展借贷业务时,应当明确约定利率标准,并向借款人充分告知。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审理涉中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法〔2019〕91号)
提出对中小微企业民间借贷利率的合理性进行审查;
对于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或明显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利率,应认定为无效。
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2号)
要求健全民间借贷利率定价机制,促进民间借贷利率与市场风险相适应;
支持民间借贷平台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该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以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超出年利率24%至36%部分的利息仍受法律保护,超出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则无效并应予返还。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利率超过规定利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已支付的超出规定利率部分的利息,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借贷合同无效的,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返还本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借款人主张出借人返还已收取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上述法律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合法上限,并对违法利率的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助于维护民间借贷市场秩序,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