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变动率通常高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原因如下:
财务杠杆效应:当公司使用债务融资时,它增加了财务杠杆。这放大收益,因为利息支付是固定的,而利润是可变的。当利润增长时,受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每股收益增长幅度将更大。
税后利润变动:息税前利润不考虑税收的影响,而每股收益则考虑。当利润增长时,税收可能会以更高的税率支付,从而拖累每股收益。因此,每股收益的增长可能低于息税前利润的增长。
股票回购:当公司回购其股票时,它会减少流通股数量。这会提高每股收益,因为利润现在分配在更少的股票上。息税前利润不会受到回购的影响。
非经常性项目:息税前利润包括所有非经常性项目,而每股收益通常不包括。非经常性项目可能扭曲息税前利润,使其无法准确反映公司的持续运营业绩。
每股收益还会受到股息支付的影响。当公司支付股息时,这会减少留存收益,从而降低每股收益。
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每股收益变动率通常高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又称为收益放大倍数,反映了公司营业利润变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其倍数越大,表明公司每股收益对营业利润变动更为敏感。
收益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收益放大倍数 = 每股收益变动率 /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杠杆:当公司使用较高的财务杠杆(债务比率)时,营业利润变动会对净利润产生更显著的影响。这反过来又会放大每股收益的变化。
营业利润率:较低的营业利润率意味着公司在实现收益之前需要更高的销售额。这使得每股收益对营业利润变动更为敏感。
股本结构:回购股份或发行新股会稀释或扩大股本,从而影响每股收益。如果股本变化幅度较大,则会放大营业利润变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
递延税项:营业利润变动会影响递延税项资产或负债,进而对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产生影响。
特殊项目:非经常性或意外的项目,如资产减值或一次性费用,也会扭曲营业利润和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收益放大倍数。
了解收益放大倍数对于投资者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
评估公司的财务风险:收益放大倍数较高的公司可能会受到经济波动和行业下滑的影响。
比较不同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相似收益放大倍数的公司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盈利能力更接近。
预测每股收益:了解收益放大倍数有助于投资者在预测未来营业利润变动时估算每股收益的变化。
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即为营业杠杆倍数。
营业杠杆倍数反映了息税前利润变动对每股收益变动的放大效应。它表示在营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每变动1%,相应每股收益变动的幅度。
营业杠杆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营业杠杆倍数 = 每股收益变动率 /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其中:
每股收益变动率 = (当前每股收益 - 上期每股收益) / 上期每股收益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 (当前息税前利润 - 上期息税前利润) / 上期息税前利润
营业杠杆倍数越大,表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对每股收益的影响越大。这意味着公司经营的杠杆效应较高,当营业收入增长时,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将更大;反之,当营业收入下降时,每股收益的下降幅度也更大。
较高的营业杠杆倍数可能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它意味着公司对营业收入的波动更加敏感。营业杠杆倍数也可以放大公司的收益率,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企业在制定财务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营业杠杆倍数对公司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实现合理的财务杠杆结构。
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杠杆效应:公司使用债务进行杠杆操作时,EBIT 的变动会放大 EPS 的变动。当 EBIT 上升时,债务利息的税前扣除量保持不变,导致 EPS 上升幅度更大。相反,当 EBIT 下降时,EPS 下降幅度也更大。
股权稀释:新股发行会增加流通股的数量,稀释 EPS。即使 EBIT 保持不变,新股的发行也会导致 EPS 下降。
股份回购:回购股票减少流通股的数量,提高 EPS。即使 EBIT 保持不变,股份回购也会导致 EPS 上升。
非经常性项目:EBIT 经常排除非经常性项目,如重组费用或一次性收益。这些项目会影响 EPS,但不会影响 EBIT。
税收的影响:税收会影响公司利润,从而影响 EPS。当税率上升时,EPS 的变动会放大;当税率下降时,EPS 的变动会减小。
因此,由于杠杆效应、股权稀释、股份回购、非经常性项目和税收的影响,EPS 变动率通常大于 EBIT 变动率。这一差异对于投资者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利润波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