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逾期利息减免的法律依据
随着疫情的持续,许多个人和企业面临财务困难,导致贷款逾期。为了帮助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负担,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疫情期间逾期的贷款利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
法律依据:
1. 《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的通知》(银发〔2020〕85号)
该通知明确要求银行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客户,在贷款还款、利息支付方面提供合理延展安排,减免逾期利息。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2020〕47号)
该指导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涉疫情民事案件时,对于受疫情影响导致贷款逾期、发生违约的,应当依法合理认定违约责任。
3. 《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疫情期间加强金融服务的倡议》(银协〔2020〕29号)
中国银行业协会倡议各银行机构,对于受疫情影响导致逾期的贷款,可酌情减免逾期利息。
减免范围:
根据上述政策,疫情逾期利息减免主要针对以下人员和企业:
因疫情导致收入减少或中断的个人
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的企业
其他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还款能力的客户
具体减免措施:
各银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减免措施,包括:
全额或部分减免逾期利息
延长还款期限,避免逾期记录
提供利率优惠等
个人或企业需要向贷款机构申请减免,并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受疫情影响的情况。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减轻借款人的资金压力,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贷款利息延期支付政策。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以申请延期支付贷款利息,延期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申请条件包括:
受疫情影响,收入来源减少或中断;
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有困难;
信用记录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借款人可向贷款机构提出延期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贷款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及时审核并做出批复。
延期期间,借款人无需支付利息,但仍需偿还贷款本金。延期利息将计入贷款本金,在贷款到期后统一结算。
延期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借款人的资金压力,帮助其渡过疫情难关。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延期支付利息后,还款负担可能会有所增加,因此在申请延期前应仔细考虑。
贷款利息延期支付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纾困措施,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复苏。借款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利用该政策,共渡难关。
疫情逾期利息减免的法律依据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减轻受疫情影响借款人的负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免逾期利息的政策:
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通知》(2020年第3号)
该通知明确提出,对于因疫情影响导致到期还款出现困难的个人和企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对接,对受疫情影响到期的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民法典》
《民法典》第632条规定,在履行债务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债务人不承担履行责任。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属于不可抗力事件,借款人可以免除逾期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商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20年第2号)
该指导意见指出,法院在审理涉疫情民商事案件时,应当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对于受疫情影响导致逾期履行合同的,可以酌情减免当事人逾期履行期间的违约金和利息。
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减免逾期利息的政策,借款人可向当地人民银行或金融管理部门咨询具体实施细则。
疫情逾期利息减免吗?法律依据是什么?
疫情期间,许多个人和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其中逾期还款成为普遍问题。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疫情期间逾期利息可以得到减免。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82号)
该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到期贷款本金进行延期,并减免利息。
《关于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到期后续安排的通知》(银发〔2023〕24号)
该通知对上述政策进行了延续,规定金融机构应继续做好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并减免延期期间的利息。
减免范围
减免逾期利息的范围主要包括:
个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被隔离或密切接触等原因导致收入下降的贷款
中小微企业因疫情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贷款
具体减免方式
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以下减免方式:
直接减免逾期期间利息
延长贷款期限,并减免延长期间的利息
将逾期利息计入贷款本金,并减免相应期间的利息
疫情期间,逾期利息可以得到减免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旨在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缓解财务压力。借款人应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了解具体减免政策和申请流程,争取相关利息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