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仲裁委员会打电话是真的吗?
网贷逾期后,确实会有自称仲裁委员会的机构来电。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并无专门的网贷仲裁委员会。因此,这类来电大多是催收人员冒充的。
真正的仲裁机构会根据法律程序进行处理,不会通过电话直接联系借款人。因此,接到自称网贷仲裁委员会的电话时,需要谨慎对待。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您识别冒充仲裁委员会的催收人员:
询问来电目的:正规仲裁机构会明确告知来电目的,如传达仲裁通知等。而催收人员通常会模糊其目的,或直接要求还款。
核实机构信息:拨打官方电话或查询官方网站,核实是否有该仲裁机构。冒充仲裁委员会的催收人员往往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
了解仲裁流程:仲裁是一项司法程序,需要经过提交材料、开庭审理等步骤。催收人员冒充仲裁委员会,往往会跳过这些步骤,直接要求还款。
如果接到疑似冒充仲裁委员会的电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录音留证:记录通话内容,作为维权证据。
拒绝还款: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前,不要轻信任何还款要求。
向有关部门举报:拨打网贷平台客服或司法机关电话,举报冒充仲裁委员会的催收行为。
欠款被仲裁后多久会强制执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 一审仲裁程序
根据《仲裁法》第63条规定,仲裁庭裁决书生效后,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法院收到申请后,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依法强制执行。一般情况下,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应在15日内履行。如果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应当在裁决生效后1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 二审仲裁程序
如果当事人对一审仲裁裁决不服,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二审。仲裁二审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最终约束力。对于仲裁二审裁决,当事人应当在裁决生效后30日内履行。如果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应当在裁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特殊情况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可以追加执行期限:
当事人合法权益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非主观原因受到严重损害的;
申请执行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及时申请执行的。
具体追加执行期限应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欠款被仲裁后强制执行的期限,从仲裁裁决书生效后计算,一般为15日或30日。如果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应当在1年或2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存在特殊情况时,法院可以追加执行期限。
网贷欠钱一旦被仲裁,后果较为严重:
胜诉后执行难:即使仲裁机构裁决网贷借款人胜诉,要求网贷公司撤销催收或减免债务,但网贷公司拒不执行,借款人可能面临以下困难:
难以实际获得债务减免或撤销催收。
需要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仲裁结果,耗时且费用昂贵。
信用受损:仲裁流程会记录在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中,影响借款人在未来申请贷款、信用卡或其他金融服务的资格。征信不良可能会导致贷款申请被拒、利率提高或其他不利后果。
高昂诉讼成本:如果网贷公司不服仲裁结果提起诉讼,借款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诉讼成本,包括律师费、诉讼费等。
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果借款人拒不履行仲裁裁决,网贷公司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采取冻结资产、扣划银行账户、拍卖财产等措施。这会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议借款人尽量与网贷公司协商解决债务问题,避免被仲裁。如果被仲裁,也要积极配合仲裁机构的工作,争取有利的裁决结果。
网贷被异地仲裁机构仲裁
网贷作为一种便捷的借贷方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由于监管不完善,一些网贷平台存在着违法违规问题,导致借款人权益受损。其中,异地仲裁机构仲裁网贷纠纷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给借款人维权带来了困难。
异地仲裁机构往往是由网贷平台与第三方仲裁机构签订协议建立,位于网贷平台所在地。当借款人与网贷平台发生纠纷时,网贷平台往往会要求借款人到该异地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对于异地借款人来说,这不仅增加了仲裁成本,而且也给维权带来了不便。
一些异地仲裁机构缺乏公正性,存在偏袒网贷平台的倾向。在仲裁过程中,借款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仲裁结果可能不公正。
为了保护借款人的权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贷行业的监管,规范异地仲裁机构的行为。同时,借款人在申请网贷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注意仲裁条款的内容,尽量避免与异地仲裁机构发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