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借贷余额结转成本
资产减值准备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计提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当资产减值准备贷方余额大过借方余额时,需要将差额结转为成本。
结转程序
1. 确定结转金额:计算减值准备贷方余额与借方余额之差。
2. 登记分录:将差额借记减值准备,贷记相应成本科目。
例:
假设某公司有一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00元,可收回金额为80,000元。减值准备贷方余额为20,000元,借方余额为5,000元。
分录:
借:减值准备 15,000元
贷:折旧费用 15,000元
影响
将资产减值准备借贷余额结转为成本后,资产账面价值将减少,成本将增加。这将影响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注意事项
资产减值准备结转成本属于永久性差异,不会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结转金额应合理且有依据,避免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
在结转前,应仔细评估资产可收回金额。
资产减值准备的贷方余额需要结转入成本的处理方法如下:
1. 确认减值损失: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时,需要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等于账面价值减去可收回金额。
2. 增加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增加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以反映确认的减值损失。
3. 结转成本:借记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当期损益科目,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贷方余额结转入当期成本。
通过以上步骤,确认的减值损失将通过增加资产减值准备和结转成本来反映在损益表中。这反映了资产价值下降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负面影响。
示例:
假设某公司拥有一台机器,其账面价值为 100,000 元,可收回金额为 80,000 元。根据会计准则,公司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20,000 元。
贷记: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元
借记:资产减值准备 20,000 元
贷记:当期损益 20,000 元
完成这些分录后,资产减值准备的贷方余额将增加 20,000 元,减值损失将结转入当期成本,从而反映机器价值下降的财务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借贷方表示,当企业预计其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准备金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的减项,以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
资产减值准备的借贷方表示,该准备金最初记录为借项,增加计提额。当准备金被冲销时(资产价值回升),该准备金记录为贷项,冲销计提额。
资产减值准备的借贷方还反映了资产减值对损益表的影响。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企业将借记损益表中的费用,贷记资产减值准备。当准备金被冲销时,企业将贷记损益表中的收入,借记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有助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表明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它还有助于企业管理风险并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减值准备并不是现金流出,而是会计调整,以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仍拥有这些资产,但其价值已根据会计准则进行了调整。
资产减值准备借贷方向增减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为应对资产减值预估而建立的负债性科目。其会计分录主要涉及借贷方向的增减。
借方增加:
当企业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预计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需要建立或增加资产减值准备时。
当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如资产受损、技术过时或市场价格下降等。
借方减少:
当资产减值准备中记录的减值额与实际减值额不符,且资产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需要冲销部分减值准备。
当企业对资产重新估值并确定资产价值高于之前记录的减值额时。
贷方增加:
当企业建立或增加资产减值准备时,贷方对应账户为当期损益。
当资产实际减值额低于记录的减值额,需要冲销部分减值准备时,贷方对应账户为当期损益。
贷方减少:
当资产实际减值额高于记录的减值额,需要增加减值准备时,贷方对应账户为当期损益。
当企业对资产重新估值并确定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贷方对应账户为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减值准备增加会导致资产价值和所有者权益减少;减值准备减少则会增加资产价值和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