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几里是啥意思
"几里"一词在民间借贷中,通常指"几分利",即借款人每月需向出借人支付借款本金的若干百分比作为利息。
"几里"的具体含义因地区和民间习俗而异,但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厘:每月按本金 0.1% 计息
二厘:每月按本金 0.2% 计息
三厘:每月按本金 0.3% 计息
五厘:每月按本金 0.5% 计息
例如,如果借款 10 万元,约定民间借贷利息为 "二厘",则借款人每月需支付的利息为 100000 元 × 0.2% = 200 元。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利息受法律约束,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上限。若民间借贷利息过高,则可能被视为高利贷,受到法律制裁。
因此,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借贷双方应明确约定利息标准,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民间借贷利息的合法范围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或者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以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约定进行的借贷活动。民间借贷利率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的,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LPR为4.35%。这意味着,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应超过4.35%。
需要注意的是,超过国家规定利率上浮的利率部分,法院不予保护。借款人仅需偿还本金加法定利率部分,超出部分可以不予偿还。
因此,民间借贷利息一般在基准利率之上略有上浮。具体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超过法定利率的部分,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也不受法律保护。
民间借贷已结案,是指借贷双方已经履行完成借款合同,债务关系已经终止或消灭。具体表现为:
1. 借款本息已全部清偿
借款人已将借款本金和利息全部支付给贷款人,贷款人已收到款项并确认。
2. 借款合同已解除
借款合同是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借贷已结案后,借款合同将被解除或终止。
3. 担保合同已解除(如有)
如果借款合同有担保合同,在借贷结案后,担保合同也应同时解除。
4. 借条或其他凭证已销毁或退还
借条或其他借贷凭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在借贷结案后,这些凭证应被销毁或退还给借款人。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已结案并不意味着债务人免除责任。如果借款人未按时还款或履行其他合同义务,贷款人仍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因此,借款人在借款时应慎重,按时还款,避免因借贷纠纷影响自身信誉。
民间借贷的分厘制是民间的一种计息方式,是指借款人每借贷100元,在约定的期限内每满10天,支付利息1分或几分。
"几分几厘"的换算方法如下:
1厘 = 10分
因此,不同的"几分几厘"换算为年利率如下:
1分 = 0.365%(1厘 / 365天)
2分 = 0.73%(2厘 / 365天)
3分 = 1.095%(3厘 / 365天)
4分 = 1.46%(4厘 / 365天)
5分 = 1.825%(5厘 / 365天)
6分 = 2.19%(6厘 / 365天)
8分 = 2.92%(8厘 / 365天)
1厘 = 3.65%(10厘 / 365天)
例如,如果借贷合同约定"利息3分5厘",那么换算为年利率为:
3分5厘 = 3厘 + 5厘 = 8厘
8厘 = 2.92%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的分厘制通常是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利息,而不是按照月数或年数。因此,实际的利息可能与上述换算结果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