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减资:节税良方
借加贷减资是一种常见的税收筹划方法,通过借入资金增加企业资本金,再用借款偿还原始股东出资,达到减资的目的。在一定条件下,可有效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负担。
借贷减资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企业借入一笔资金;
2. 使用借款增加企业注册资本;
3. 用借款偿还原始股东出资;
4. 股东将出资转为债权。
如此一来,企业资本金增加,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比例相应提高,从而减少所得税负担。同时,股东出资转为债权,可享受利息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借贷减资应满足以下条件:
企业不存在虚假出资;
增加的资本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借入资金必须合法合规;
借贷减资不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借贷减资来降低税负,但应注意合理规避法律风险,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操作。
资成费借加贷减收付所借减贷加
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需支付一定数额的资成费。资成费一般分为两类:资本性开支和费用性开支。资本性资成费应计入固定资产原价,通过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期摊销;费用性资成费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在借款购置固定资产时,资成费的会计处理与自有资金购置类似。资本性资成费计入固定资产原价,计入“固定资产”科目,费用性资成费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或“其他费用”科目。
同时,贷款利息的会计处理与借款金额相关。借款金额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利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科目,计入固定资产原价;借款金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其他用途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因此,会计处理中,企业借款购置固定资产时的资成费和贷款利息,遵循"资成费借加贷减,收付所借减贷加"的原则。具体包括:
资本性资成费: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借款(或其他应付款)
费用性资成费:借:管理费用(或其他费用),贷:银行借款(或其他应付款)
贷款利息(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应付利息
贷款利息(用于其他用途):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
借加贷减的会计要素
借加贷减法是复式记账法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其特点是:
借方增加,贷方减少的账户称为资产类账户。
贷方增加,借方减少的账户称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具体而言,借加贷减法的会计要素包括:
资产类账户
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负债类账户
应付账款
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示例
例如,当企业购买一笔原材料时,库存账户(资产类账户)增加,应付账款账户(负债类账户)增加。根据借加贷减法,这次交易会记录为:
借:库存
贷:应付账款
由此可见,借加贷减法有助于保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
会计科目: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借方减少的会计科目
流动资产类
现金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类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费用类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损益类
当期损益
贷方增加的会计科目
流动负债类
应付账款
短期借款
长期负债类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收入类
营业收入
其他收入
减值损失类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