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公证处公证所需手续和材料:
手续:
1. 借款人、出借人双方共同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
2. 提供相关材料并填写公证书申请表。
3. 签署《公证告知书》。
4. 交纳公证费用。
材料:
1. 借款人材料:
- 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簿等)
- 收入证明(工资单、银行流水等)
- 营业执照(如为个体工商户或公司)
2. 出借人材料:
- 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簿等)
- 收入证明(如为个体工商户或公司)
3. 借款合同:
- 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等内容
- 借款合同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加盖借款人单位公章或个体工商户印章
4. 其他材料:
- 担保合同(如有担保人)
- 抵押合同(如有抵押物)
注意事项:
1. 公证处也会对借款合同进行审查,如发现不合法或不公平的条款,会要求当事人修改。
2. 借款人应如实告知自己的财务状况,出借人应谨慎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3. 公证完成后,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民间借贷公证处公证手续和材料
民间借贷公证是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出具公证书以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
需要的材料:
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借贷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借贷凭证(如转账记录、借条等)原件及复印件
抵押或质押物品的所有权证明或评估报告(如有)
其他与借贷相关的材料(如有)
办理手续:
1. 申请:借贷双方共同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申请表。
2. 提交材料:根据公证处的要求,提交上述需要的材料。
3. 审查:公证员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包括核实当事人的身份、审查借贷合同的合法性、确认借贷关系的真实性。
4. 公证谈话:公证员与当事人进行公证谈话,告知当事人公证的意义、法律后果和注意事项。
5. 公证:当事人对公证内容无异议后,公证员会进行公证,并出具公证书。
注意事项:
借贷合同要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事项。
公证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公证书是民间借贷关系的证据,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
如果借贷双方发生纠纷,可以凭公证书向法院提起诉讼。
民间借贷合同公证,是公证机关对民间借贷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出具公证书,对借贷双方具有法律效力,能够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规范民间借贷合同公证,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公证范围。公证机关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民间借贷合同进行公证。主要包括:
1. 借款金额在一定金额以上(具体金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证协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借贷双方自愿订立合同,意思表示真实。
3. 合同内容合法有效,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严格审查把关。公证机关在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时,应严格审查合同内容,重点审查借贷双方主体资格、借款用途、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对于存在重大缺陷、违法违规或有争议的合同,公证机关不予公证。
三、规范公证程序。公证机关应按照公证程序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主要包括:
1. 受理申请,审查材料。
2. 核实当事人身份,审查合同内容。
3. 出具公证书,送达当事人。
四、加强事后监督。公证机关应建立健全事后监督机制,加强对已办理的民间借贷合同公证的监督检查。发现公证不当的,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或撤销公证。
五、加强宣传引导。公证机关应加强对民间借贷合同公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引导当事人依法办理借贷公证,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民间借款公证费收取标准2018
根据司法部《关于民间借贷纠纷受理和处理意见》及相关规定,2018年民间借款公证费收取标准如下:
公证费用:
公证费:按照公证事项的标的额收取,0.5%至1%不等。
服务费:根据公证机关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和时间收取。
标的额计算:
借款金额。
特殊情形:
借款金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公证费最高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
借款金额低于1万元人民币的,公证费最低不低于200元人民币。
公证机关提供上门服务或加班服务等特殊服务的,可按规定收取加班费或上门费。
缴纳方式:
申请公证人应在办理公证时一次性缴纳公证费。
注意:
公证费用不包括律师费、鉴定费等其他费用。
公证机关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任何形式的附加费用或非法费用。
当事人对公证费有疑问或异议的,可以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