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利息 1 分 5 犯法吗?
2015 年修订的《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孳息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24%,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超过年利率 36%以上部分的利息属于非法利息。
因此,借钱利息 1 分 5 并不一定构成犯罪。如果借款人自愿按照这一利率支付利息,则属于民事纠纷,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裁决。
但是,如果放贷人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借款人支付非法利息,或者放贷人从事非法放贷业务,情节严重的,则可能构成非法放贷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借款人需要注意,在借钱之前,应仔细阅读借款合同,清楚约定利息金额和还款日期。如果发现借贷利率超过年利率 24%,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避免陷入非法放贷陷阱。
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当借款利息超过年利率24%时,超出部分无效,借款人无需偿还。
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高利贷现象的滋生。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过高,将严重损害借款人的利益,甚至导致其陷入债务危机。法律通过设定利率上限,为借款人提供必要的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规定的年利率24%是上限,实际借贷利率可以双方约定。如果双方约定的利率低于24%,则受法律保护。但即使约定的利率在24%以内,如果法院认为借款人是因受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而签订的借款合同,同样可以认定利息部分无效。
对于无息借款、利息约定不明的借款,法律也有相应的规定。无息借款是指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的借款,这种情况下,出借人不能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利息约定不明的借款,法院会根据借款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利率水平,酌情确定利息。
法律对借款利息设定了上限,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应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高利借贷是否能收回本金取决于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
根据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高利借贷是指借款人支付的利息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如果借款利息超过最高利率,则借款合同可能被法院认定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有权要求法院撤销合同并返还本金。
即使借贷利息没有超过最高利率,借款人仍可能面临困难的处境。高利息会对借款人的经济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债务螺旋上升。在这个情况下,借款人可能需要寻求法律援助或债务咨询,以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债务重组或破产。
法律法规之外,借贷合同的具体条款也会影响本金的收回。借贷合同应明确规定利息率、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如果借贷合同约定借款人即使支付高利息也必须偿还本金,那么借款人将无法通过法律途径收回本金。
因此,在借钱之前,借款人应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借贷合同条款,并确保利息率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借入高利贷款,借款人应尽可能寻求法律援助或债务咨询,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借钱利息多少合法一个月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通知》(银发〔2019〕291号),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即:
日利率上限:LPR的1/3604
月利率上限:LPR的12/3604
2023年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一年期LPR:3.7%
因此,2023年5月民间借贷利率最高合法月利率为:
3.7% 12/360 4 = 1.63%
需要注意的是:
上述利率仅适用于民间借贷,不适用于金融机构贷款。
借款双方可协商约定利率,但不得超过法定上限。
超过法定上限的利息属于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