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协议中约定借款利息,却未约定逾期利息,该部分利息的处理方式引发争议。我国法律规定,借款合同中未约定逾期利息,出借人不能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借款人未按期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逾期利息;借款合同未约定逾期利息的,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但不得超过同期同类借款市场利率。”
本案中,借款合同已约定借款利息,但未约定逾期利息,根据上述规定,出借人不能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借款人逾期还款,损害了出借人的资金使用权。出借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借款人支付本息,并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四条规定,支付逾期履行期间的利息。
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利息,却未约定逾期利息,出借人不能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但借款人应及时履行还款义务,避免造成损失。
借款合同中未约定利息,借款人逾期偿还借款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依据《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借款合同中未约定利率的,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百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未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利息,借款人逾期履行还款义务的,出借人按照合同成立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借贷双方有约定利息,则按照约定利率计算利息;如果约定利率无效,则按照上述法律规定计算利息。
例如,小明向小红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双方未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利息。小明逾期1个月偿还借款,则小明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即10万元年利率逾期时间,即.35%1/12=362.5元。
当借款双方约定了借款利息,逾期之后,逾期利息的计算方式通常如下:
按日计算逾期利息
逾期利息 = 逾期本金 每日逾期利息率 逾期天数
每日逾期利息率通常规定在借款合同中,如果没有约定,则按照法定利率的 1.5 倍计算。法定利率通常由中央银行或相关监管机构公布。
计算公式示例
假设:
逾期本金:10,000 元
每日逾期利息率:0.05%
逾期天数:30 天
则逾期利息计算为:
逾期利息 = 10,000 0.05% 30 = 15 元
需要注意的是:
逾期天数通常从借款到期日后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逾期利息通常按月或按日计收。
逾期利息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借款合同中的约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如果借款人逾期不还款,除了逾期利息外,还可能承担违约金、罚息等其他费用。
约定借款利息,未约定逾期利息是否违法?
民法典第683条规定:“债务人逾期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的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逾期利息的同期利率计算。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利息,但未约定逾期利息的情形下,债权人有权向债务人请求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的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逾期利息的同期利率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情形下的逾期利息不是违约金,而是法定利息。因此,债务人无法以未约定逾期利息为由抗辩拒绝支付逾期利息。
民法典第681条还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除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利息外,还应当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
由此可见,借款合同中未约定逾期利息的,债权人不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利息请求债务人支付利息,还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请求债务人支付逾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