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税前利润(EBIT)与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EBIT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推导过程:
利润总额是指在扣除营业费用和营业税之前公司的全部收益。EBIT是在此基础上再扣除利息费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有:
利润总额 = 营业收入 - 营业费用 - 营业税
EBIT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代入第一个公式,得到:
EBIT = 利润总额 + 利息费用
应用场景:
这个公式在财务分析中广泛使用,可以衡量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EBIT被视为一种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因为它排除了利息费用等非经营因素的影响。
意义: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揭示公司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以及通过借贷产生的利息费用,来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它还允许比较不同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利息费用会因负债水平而异。
计算 EBIT 为何减折旧
EBIT,即利息税前盈余,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计算 EBIT 时,我们需要减去折旧。这是因为:
折旧的本质
折旧是企业为将其长期资产(如机器、设备等)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均匀摊销而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折旧不代表实际的现金支出,而是用于抵消长期资产价值的逐渐消耗。
EBIT 与企业盈余
EBIT 反映了企业在利息和税前扣除所有费用(包括折旧)后的盈余。减去折旧是为了避免将长期资产的价值消耗计入当期费用,从而扭曲 EBIT 的真实盈利情况。
减折旧的作用
减去折旧的作用有:
消除非现金费用对 EBIT 的影响,使之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
确保不同时期财务数据之间的可比性。由于折旧是随时间而累积的,如果不减去,不同时期的 EBIT 会因折旧摊销差异而出现较大波动。
便于企业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不同行业的折旧政策可能不同,如果不对折旧进行调整,会影响企业之间的可比性。
因此,在计算 EBIT 时减去折旧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准确反映企业的盈余状况,消除非现金费用对财务数据的扭曲,并确保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之间以及与同行业之间的可比性。
EBITDA 包含利息收入吗?
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是一种衡量公司盈利的财务指标。它通过将息税前利润加上折旧和摊销得到。EBITDA 并不会包含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公司通过贷款或投资获得的款项。它与公司的运营活动无关,因此不在 EBITDA 中计入。EBITDA 主要关注公司的运营业绩,而利息收入则被认为是财务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EBITDA 不会包括利息收入。它仅包括与公司运营相关的收入和支出,例如销售、成本和费用。企业在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时,通常会使用 EBITDA 来剔除利息收入和支出等非经营性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