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中,借方和贷方是两笔分录的相反方面。它们用来记录预算中的收入和支出。
借方
记录预算收入,如税收、许可证费和罚款。
记录支出,例如工资、办公用品和公共工程。
贷方
记录预计支出的资金来源,如拨款、转移和债券发行。
记录预算支出,例如支付工资、购买办公用品和建造公园。
借方和贷方总额必须相等,以保持预算的平衡。
借方分录示例:
预算收入:拨款 100,000 元(借方)
预计支出:工资 50,000 元(借方)
贷方分录示例:
预计资金来源:拨款 100,000 元(贷方)
实际支出:工资 50,000 元(贷方)
通过将借方和贷方分录相匹配,预算会计可以跟踪预计的收入和支出,并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平衡。
预算会计借方与贷方记账科目
预算会计中,借方和贷方记录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需遵循以下规则:
借方
增加预算收入:记录实际发生的预算收入,如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
减少预算支出:记录实际发生的预算支出,如行政支出、民生支出等。
减少预算结余:记录预算执行期间结余的变化,当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时,结余减少,借方记账。
贷方
减少预算收入:记录已计入预算但未实际发生的收入,如应收税收等。
增加预算支出:记录已计入预算但未实际发生的支出,如预付费用等。
增加预算结余:记录预算执行期间结余的变化,当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时,结余增加,贷方记账。
具体记账科目
收入类科目:税收收入(借)、非税收入(借)、罚没收入(借)等。
支出类科目:人员支出(贷)、公用支出(贷)、民生支出(贷)等。
结余类科目:预算结余(借/贷)
记账规则
收入借方记,支出贷方记;
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表示预算结余增加(贷方余额);
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表示预算结余减少(借方余额)。
通过准确记录预算会计的借方和贷方科目,可以反映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为预算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预算会计中预算结余的借贷方向取决于结余的类型。
1. 收支结余:
收入结余:贷方(增加结余)
支出结余:借方(减少结余)
2. 净结余:
收入大于支出:贷方(增加结余)
支出大于收入:借方(减少结余)
3. 累计净结余:
历年净结余增加:贷方(增加结余)
历年净结余减少:借方(减少结余)
示例:
2023 年预算执行后,收入实际发生额为 1,000 万元,支出实际发生额为 800 万元。则预算收入结余为 200 万元,借记“预算外收入”,贷记“预算收入结余”。
2024 年预算执行后,收入实际发生额为 900 万元,支出实际发生额为 1,100 万元。则预算支出结余为 200 万元,贷记“预算外支出”,借记“预算支出结余”。
2025 年预算执行后,收入实际发生额为 1,200 万元,支出实际发生额为 1,000 万元。则预算净结余为 200 万元,贷记“预算外收入”,借记“预算支出”。
理解预算结余的借贷方向对于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和做出合理的财政决策至关重要。
预算会计借款分录
在预算会计中,借款是指从预算外筹集资金用于预算内支出。借款分录涉及以下步骤:
借方:
预算外资金来源:记录从预算外筹集的资金金额。该科目通常称为“借入资金”或“预算外收入”。
贷方:
预算内支出科目:记录使用借款资金支付的预算内支出金额。该科目取决于实际支出的性质,例如“人员工资”或“材料采购”。
示例分录:
假设从预算外筹集了 100,000 元用于支付人员工资。分录如下:
借方:
借入资金 100,000 元
贷方:
人员工资 100,000 元
注意事项:
借款金额不得超过预算规定的限额。
借款应及时偿还,以免影响预算执行。
借款利息支出应计入预算内支出中。
借款应单独记账管理,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