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版块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帖子:我需要一本假的离婚证,方便贷款买房。
假离婚证,是当事人离婚后,保留一份复印的离婚证,再与他人假结婚,取得另一份离婚证,从而骗取贷款购房的行为。
对于假离婚,很多人认为只是民事纠纷,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假离婚证不仅触犯法律,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1. 违反《民法典》
《民法典》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假离婚证的行为,破坏了夫妻共同财产制度,损害了配偶的合法权益。
2. 构成诈骗罪
假离婚证用于骗取贷款,属于骗取贷款罪。根据《刑法》規定,骗取贷款超过一定数额,就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3. 影响征信
假离婚证一旦被发现,将会损害个人的征信记录。贷款机构会认为当事人离婚后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响其信贷评分,今后贷款和办卡都会遇到困难。
4. 损害个人声誉
假离婚证的行为一旦曝光,当事人的个人声誉将遭受严重损害。不诚信的行为,会让身边的人对当事人失去信任。
假离婚证的行为是违法且有害的。切勿为了贷款而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声誉。
当贷款申请中提交虚假离婚证时,责任的归属取决于具体情况:
刑法责任
如果当事人伪造离婚证,则可能构成伪造公文、证件罪,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中介机构协助当事人伪造或买卖离婚证,则也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如果银行因虚假离婚证而导致贷款损失,则当事人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中介机构如果收取非法收入,则可能需要返还赃款并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责任
相关部门发现贷款中存在虚假离婚证时,可对当事人处以行政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
如果中介机构违法从事买卖离婚证活动,可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责任的划分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认定。虚假离婚证不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个人信誉和家庭关系,因此切勿以身试法。
贷款假离婚证件查出后,会产生以下后果:
1. 贷款审批受阻
假离婚证件会导致贷款人的婚姻状况发生改变,违背了贷款申请时的申报信息。银行在审查时,发现婚姻状况与申报不一致,将质疑申请人的诚信度,并有可能拒绝贷款申请。
2. 信用受损
假离婚的行为属于欺骗行为,一经发现,会对个人信用造成负面影响。银行会将该不良记录报送征信系统,影响贷款人未来的信贷申请。
3. 法律责任
假离婚属于民事欺诈行为,违反了《民法典》。如果被对方配偶或利害关系人举报,贷款人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4. 婚姻关系影响
假离婚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能会对实际婚姻关系造成影响。如果配偶得知假离婚行为,可能会产生误会或造成矛盾,影响夫妻感情。
因此,不建议为了获得贷款而采取假离婚的方式。贷款时应提供真实的婚姻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贷款时使用假离婚证件放款的可能性很低。
金融机构在放贷前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核,其中包括身份核实和婚姻状况调查。申请贷款时,借款人需要提供身份证件、户口本等个人资料,金融机构会核实借款人的婚姻状况。如果发现借款人提供的婚姻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符,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放贷。
使用假离婚证件贷款属于欺诈行为。如果金融机构发现借款人使用假离婚证件贷款,不仅会拒绝放贷,还会将借款人列入征信黑名单。一旦进入征信黑名单,借款人今后将很难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使用假离婚证件贷款还可能涉嫌违法。根据《刑法》,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建议借款人不要使用假离婚证件贷款。如果需要贷款,应该通过正常途径申请,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