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共同还房贷,房屋归属如何界定?
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之外,归夫妻共同所有。因此,如果婚后共同还房贷,房屋产权则默认为夫妻共同财产。
共同还贷三种情况
1. 婚前一方买房,婚后共同还贷
若婚前一方购买了房屋,并于婚后共同还贷,则房屋的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房屋的首付款和婚后尚未还清的部分贷款,则仍归产权人一方所有。
2. 婚后共同购买房屋
婚后共同购买的房屋,无论产权证上是否注明夫妻共有,都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3.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买房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归夫妻共同所有。若父母明确表示为一方个人赠与,则房屋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
夫妻约定
夫妻可以对婚内财产进行约定,以排除夫妻共同财产的适用。例如,夫妻可以在婚前签订婚前协议,约定婚后购房的出资情况及房屋归属。此类约定应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否则无效。
注意:
夫妻若无特别约定,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屋默认为夫妻共同财产。
即使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婚后共同还贷,房屋的增值部分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若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婚后共同还贷的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一起还贷的房子,在离婚时如何处理,是夫妻共同财产分配的关键问题。我国婚姻法对此有明确规定:
1. 约定优先
如果夫妻双方对房产有约定,如婚前协议或婚后其他形式的书面约定,则按照约定处理。
2. 平均分配
如果没有约定,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平均分配。夫妻双方均有权析产或者要求分割房产。
3. 考虑出资情况
在平均分配的基础上,还需考虑房产的首付款、月供、装修等费用。如果一方出资较多,法院可能会酌情多分配给该方份额。
4. 适当折价
如果房产无法分割,或者分割后价值受损,法院可能会对房产价值适当折价,再进行分配。
5. 抵债或拍卖
在无法协商分配的情况下,法院可能会裁定将房产抵债或拍卖,所得款项再按比例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但婚后用于共同居住,并且夫妻双方共同还贷,则该房产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一方放弃了自己的房产份额,则另一方应支付相应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