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网贷受法律保护?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借贷(网贷)平台数量不断增加,也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保障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受法律保护的网贷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受法律保护的网贷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网贷平台:
经登记注册:网贷平台必须在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
依法合规经营:平台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
资金托管:网贷平台必须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实行资金托管,保障借款人资金安全。
信息披露真实:平台必须向借款人如实披露借款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信息。
保障借款人权益:平台必须建立健全借款人保护机制,对借款人进行风险提示,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符合上述条件的网贷平台,其借贷合同受到法律保护,借款人享有相应的合法权益。如果网贷平台违反法律法规,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借款人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网贷平台才能受到法律保护。借款人应谨慎选择网贷平台,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贷是否受法律保护取决于其经营模式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中国,受法律保护的网贷主要有以下类型:
1. 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持牌经营,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受法律保护。
2. 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小额贷款
根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持牌经营,发放的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人民幣30万元,受法律保护。
3. 正规银行发放的线上贷款产品
正规银行发放的线上贷款产品,如网银贷款、手机银行贷款等,由于由银行经营,因此受法律保护。
4. 获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的P2P网贷平台
部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会对P2P网贷平台进行备案。获得备案的平台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其运营受到监管,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网贷平台发放的贷款才受法律保护。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披着网贷外衣的不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