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账簿中,“借”和“贷”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记录交易的影响。
借(Debit)
当一项资产或费用增加,或者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减少时,使用“借”。
借方位于分录的左边,代表账户的增加或减少。
资产、费用和所有者权益的正常余额在借方。
贷(Credit)
当一项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或者资产或费用减少时,使用“贷”。
贷方位于分录的右边,也代表账户的增加或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正常余额在贷方。
借贷的基本原则
借贷相等:每个分录的借方总额必须等于贷方总额。
借贷规则:
资产增加或费用减少:借
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贷
资产减少或费用增加:贷
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减少:借
示例
购买设备(资产增加):借设备,贷现金
销售商品(收入增加):借现金,贷销售收入
理解“借”和“贷”的概念对于正确记录和分析交易至关重要。会计账簿中的借贷关系不仅提供了交易的历史记录,还为财务报表编制提供了基础。
会计做账中的借和贷是两个基本概念,表示账户变动方向的不同。
借:
增加资产和费用的账户:当资产或费用增加时,借记该账户。
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当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减少时,也借记该账户。
贷:
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当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贷记该账户。
减少资产和费用的账户:当资产或费用减少时,贷记该账户。
举例:
现金增加 100 元:借现金 100 元,贷银行存款 100 元。
货款减少 50 元:借货款 50 元,贷营业收入 50 元。
应收账款增加 150 元:借应收账款 150 元,贷销售收入 150 元。
工资费用增加 200 元:借工资费用 200 元,贷应付工资 200 元。
区别:
借和贷表示账户变动方向相反。借记表示账户增加,贷记表示账户减少。
注意:
平衡原则要求每笔交易的借贷总额必须相等,即会计等式始终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会计中的“借”和“贷”是记账时使用的两种相反方向。它们是反映交易对账户影响的基本原则。
借方(Debit):
表示资产或费用的增加。
表示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借方记录的账户包括:
资产(如现金、存货)
费用(如租金、工资)
贷方(Credit):
表示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表示资产或费用的减少。
贷方记录的账户包括:
负债(如应付账款、贷款)
所有者权益(如资本、盈余)
区别:
借方对应资产和费用,而贷方对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当一笔交易增加账户余额时,其使用借方记账;当交易减少账户余额时,其使用贷方记账。
借方和贷方总是相等,以保持总账平衡。
实例:
公司收到 1,000 元现金:借方现金 1,000 元,贷方应收账款 1,000 元。
公司支付 500 元工资:借方费用 500 元,贷方现金 500 元。
了解借方和贷方的区别对于准确记录交易和编制可靠的财务报表至关重要。在会计上,始终保持借贷平衡是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