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民间借贷利息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过该利率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计算方法
1. 确定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由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公布,包含1年期、5年期以上等多个期限的利率。
2. 计算法定最高利率:乘以4,即 LPR x 4。
3. 实际利息:实际借贷约定利率,不得超过法定最高利率。
举例
假设借款期限为1年,当前1年期LPR为3.85%。
法定最高利率:3.85% x 4 = 15.4%
实际利息:只要不超过15.4%,均为合法利息。
注意事项
超过法定最高利率的利息无效。
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法定最高利率部分的利息。
如果出借人主张利息,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其合法性。
借贷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借款合同,约定利率、还款期限等重要内容。
法定民间借贷利息是多少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法定民间借贷利息为年利率4%。借贷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利率计算利息。
怎么计算出来
民间借贷利息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只需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借款金额:确定借款人的借款总额。
2. 确定借款期限:确定借款人借款的期限,以年为单位计算。
3. 计算利息:将借款金额乘以年利率再乘以借款期限,即可得出总利息额。
示例:
小明借给小华100,000元,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法定利率4%。那么,小华需要支付的利息为:
100,000元 x 4% x 1年 = 4,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利息不能超过年利率24%。如果约定利率超过24%,则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效。
民间借贷利息的法定上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中的利息不得超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 5%,那么民间借贷的利息最高不能超过 5% x 4 = 20%。
超过法定上限的部分利息,法院不会予以支持。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出部分利息。
司法解释对于利率上限的解释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具体认定,最高人民法院给出了以下解释:
以借款合同签订时或履行地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为准。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分不同档次,应当选择与合同性质相同的档次作为基准利率。
如果合同约定利率高于法定上限,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无效,并按照法定利率判决。
注意的事项
借款人一定要注意,民间借贷的利息不得超出法定上限,否则可能造成以下后果:
借款人可以主张超出部分利息无效,要求出借人返还。
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将不予支持超过法定上限的利息。
可能对借款人的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