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公司恐吓短信,扰民之举令人发指
近年来,贷款公司发放恐吓短信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这些公司通过购买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向有借款需求的潜在客户群发恐吓短信,以各种威胁性语言催收债务。
此类短信内容通常充斥着侮辱、谩骂甚至人身威胁,给借款人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慌。一些短信还声称,若借款人逾期不还款,将对其采取极其严厉的措施,如上门催收、曝光个人信息等,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名誉和尊严。
令人愤怒的是,这些贷款公司往往采用群发的方式,即使借款人并未拖欠本息,也会收到恐吓短信。这不仅造成骚扰,更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大量民众反映,此类短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精神崩溃和健康状况恶化。
对于贷款公司的这种野蛮催收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应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禁止贷款公司使用恐吓手段催收债务。同时,强化对贷款公司的监管,严查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切断其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途径。
对于受到恐吓短信骚扰的借款人,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并保留相关证据。法律赋予了借款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面对贷款公司的恐吓行为,应坚决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安宁。
维护金融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打击贷款公司恐吓短信,还社会一个清净的天空,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斩断恐吓之手的伸出,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宁和权益。
近日,不少市民反映收到贷款公司的短信骚扰,短信中声称受害者贷款欺诈,如果不立即签署逮捕令,将会采取法律行动。
这些短信通常包含被害者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并配有虚假的逮捕令图片。受害者收到短信后,往往心生恐慌,不知所措。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此类短信都是骗局。贷款公司并无执法权,无法签署逮捕令。同时,逮捕令需要由法院签发,不会通过短信发送。
市民接到此类短信,切勿惊慌,更不要轻信对方的恐吓。如果收到疑似诈骗短信,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警方建议,在贷款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贷款机构,并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在借款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拨打110报警或向当地金融管理部门投诉。
同时,市民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应及时报案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当贷款公司发出骚扰短信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保存证据:截取短信截图或录音,保留通话记录,以便作为证据。
2. 向监管部门投诉: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金融管理局投诉,举报贷款公司的骚扰行为。
3. 向警方报案:如果骚扰短信涉及人身威胁或恐吓,可以向警方报案。
4. 向运营商举报:向手机运营商举报骚扰短信,运营商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此类短信。
5. 拒绝还款:如果贷款公司在放贷前未明确告知还款期限和利息,可以拒绝还款。
6. 信用异议:如果贷款公司将逾期未还信息录入征信系统,可以向征信中心提出异议,要求删除不当记录。
7. 向消协投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帮助解决骚扰问题。
8.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需要,可以咨询律师,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己的权益。
需要注意:
保持冷静,不要与贷款公司发生争执。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任何敏感信息。
定期检查征信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