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进项税贷营业外收入
借进项税贷,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税务机关借用尚未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在借款期间,企业需支付利息。
在企业借进项税贷期间,产生的利息支出应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因借入款项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手续费等。由于借进项税贷的利息支出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常性收入,因此应归属于营业外支出。
企业将借进项税贷利息支出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可以减少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同时,由于利息支出不属于营业收入,因此也不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
但需要注意的是,借进项税贷仅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企业,且需要向税务机关申请并经批准后才能使用。企业借进项税贷后,必须按时足额偿还借款本息,否则将承担滞纳金等处罚。
当企业通过借入进项税贷的方式取得营业外收入时,需进行以下结转处理:
1. 确认营业外收入:在收到进项税贷款项时,将所得款项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记入科目“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2. 计提利息费用:进项税贷借款需要支付利息,利息费用按期计提,结转至成本费用。
```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
3. 结转应交税费:进项税贷借入的款项属于应交增值税,需按照取得收入的月份计算并结转应交税费。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其他业务收入
```
4. 归还本金:当进项税贷本金到期归还时,记入以下科目:
```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借款
```
5. 注销相关科目:当进项税贷已全部结清,应将相关科目进行注销:
```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借:应付利息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借款
贷:银行存款
```
进项税贷营业外收入填制方法如下:
1. 确认收入类型:进项税贷属于营业外收入中的其他收入。
2. 科目选择:借方使用科目"营业外收入"(2202);贷方使用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2221.01)。
3. 金额填写:填入进项税贷的实际金额。
4. 摘要说明:在摘要栏中注明"进项税贷收入",并简要说明相关业务内容(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日期和金额等)。
示例分录:
借:营业外收入(2202)1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2221.01)10,000
5. 纳税申报:进项税贷收入不计入营业收入,因此不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但企业应在增值税申报表中将进项税贷收入申报为其他收入。
6. 财务报表:进项税贷收入将在财务报表的"营业外收入"项目中列示,属于非经常性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否需要进项税转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1. 免税收入:营业外收入免征增值税,无需进行进项税转出,如慈善收入、捐赠收入。
2. 非应税收入:营业外收入未列入增值税应税范围,无需缴纳增值税,自然也无需转出进项税,如利息收入、股息收入。
3. 含税收入:营业外收入已含增值税,则需要进行进项税转出。进项税转出金额为:(含税收入 / (1 + 增值税率)) 增值税率。
4. 成本型费用抵扣:如果营业外收入产生了相关成本费用,且该成本费用已抵扣进项税,则需要将其抵扣的进项税转出。
需要明确的是,营业外收入的进项税转出不是基于实际取得的发票,而是通过计算的方式进行。企业应根据财务核算准则和税收法规的要求,正确处理营业外收入的进项税转出事项,避免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