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借款利息受到法律的保护,具体的规定如下:
自然人借款利率保护
法定最高利率:年利率不得超过36%
超过法定最高利率的部分,法院不予保护
非自然人借款利率保护
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浮动不得超过30%
法律对具体利率水平没有规定上限
特殊情形
高利贷:年利率超过36%的借贷关系,法院将认定为无效
利滚利: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利息,利息不能加入本金计算复利
举证责任
借款人需要对超出法定利率部分的举证责任
出借人需要对合法的借款利率进行举证
法律后果
超出法定利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高利贷借款关系无效,出借人本金也会丧失法律保护
出借人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提醒
借款人应谨慎借贷,避免落入高利贷陷阱
出借人应遵守法律规定,避免收取过高的利息
如遇借款利率纠纷,可寻求法律援助
2020年个人借贷利息多少合法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利率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通知》,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应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确定。
其中,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包括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等。
具体来说,2020年个人借贷利息上限为: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即15.4%;
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即13.1%。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利率仅适用于民间借贷。对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息上限可能不同,具体以贷款合同约定为准。
国家还规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借贷利率上限。根据《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小额贷款公司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年利率不得超过36%。
2020年个人借贷利息上限因借款主体不同而有所不同。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银行或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息上限以合同约定为准,小额贷款公司的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化36%。
2020年个人借款利息上限是多少
根据《合同法》第209条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75%,四倍即为19%。
因此,2020年个人借款的利息上限为19%。超过这个利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小额贷款公司或民间借贷平台可能会以各种名义收取高额利息,甚至高达24%、36%甚至更高。此类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借款人应谨慎对待,避免陷入高利贷泥潭。
如果借款人发现自己签订的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合同无效或调解降低利息。
借款人应尽量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借款,并仔细阅读借款合同,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借款人应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