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借贷平衡原理,试算表应体现的相等关系为:
借方余额总额 = 贷方余额总额
这一相等关系表明,每笔交易都会同时增加借方和贷方账户的余额。这意味着,在任何给定时刻,借方和贷方的余额总和必须相等。
这个原则的逻辑基础在于,每笔交易涉及两个实体之间的资金或其他资产的转移。当一笔交易发生时,借方账户接收资金或资产,而贷方账户则减少资金或资产。因此,每个交易都会增加借方余额并减少贷方余额。
如果试算表不符合借贷平衡原理,则表明存在错误或遗漏。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登记错误
遗漏交易
计算错误
因此,会计师在准备试算表时需要仔细检查借贷平衡,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账户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是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是: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至少会影响到两个账户,一个账户借方增加,另一账户贷方增加;或一个账户借方减少,另一账户贷方减少。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记:表示账户余额增加;贷记:表示账户余额减少。
借贷关系的形成
当发生一笔经济业务时,根据复式记账原理,需要借记增加的账户,贷记减少的账户。例如:
收入业务:借记现金或应收账款,贷记收入
支出业务:借记费用或资产,贷记现金或应付账款
资产增加:借记资产,贷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
负债增加:借记负债,贷记资产或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增加:借记所有者权益,贷记收入或资产
借贷关系的平衡
在借贷记账法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借方总额必须等于贷方总额。这种平衡关系确保了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复式记账的优点
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优点:
提供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的全面信息。
帮助识别和纠正会计错误。
便于编制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
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借贷关系,即每一笔经济业务均会使一个账户借方增加而另一个账户贷方增加或一个账户借方减少而另一个账户贷方减少。借贷关系的形成体现在账户的基本记录形式——账户格式中。
账户格式包括:账户名称、期初余额、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期末余额。其中,期初余额记录的是上期末的余额,为本期的起点。借方金额记录的是本期增加的金额,贷方金额记录的是本期减少的金额。每笔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根据其对有关账户的影响,分别在借方金额栏和贷方金额栏登记金额,并根据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的差额计算期末余额。
借贷关系的形成保证了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借贷关系的核算,可以清晰展示经济业务对账户的影响,从而为财务报表编制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借贷记账法因其简洁、直观,成为现代会计系统中广泛采用的记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