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罚息司法解释2020版全文
第一条 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借款人逾期归还贷款的,除应支付逾期利息外,还可以约定由借款人向出借人支付违约金。
第二条 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借款本金的30%。超过部分无效。
第三条 借贷双方未约定违约金的,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第四条 借款人逾期返还贷款,经出借人催告后仍不归还,出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判令借款人偿还本金、利息和违约金。
第五条 借款人主张借贷双方约定违约金超过借款本金30%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六条 借款人在偿还贷款时,应当优先偿还本金和利息。违约金应当在偿还本金和利息后偿还。
第七条 借款人逾期还款情节严重,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合理确定违约金的数额。
第八条 借款人有证据证明出借人故意拖延发放贷款,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相应减少违约金的数额。
第九条 借款人与出借人对借款合同的效力发生争议,借款人主张借款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借款合同的性质、目的和当事人履行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民间借贷罚息司法解释2020版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解释对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的罚息利率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一、民间借贷合同中约定的罚息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
二、对于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时未约定罚息利率,但借贷双方另行约定逾期利息的,该逾期利息不得超过同期限LPR的四倍。
三、借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逾期利息的,逾期利息以实际损失为基础计算。实际损失包括利息损失、违约金、律师费等费用。
四、对于既约定罚息又约定逾期利息的,以罚息约定为准。
五、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提前还款违约金。
六、对于以年利率约定罚息的,按月计算利息。
该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借贷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遵循上述规定,避免因罚息约定不当而产生纠纷。
民间借贷罚息司法解释2020版
第1条
借款合同对逾期还款约定罚息的,按照约定执行。
第2条
借款合同未约定罚息的,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年利率6%支付利息。
第3条
借款合同约定逾期还款罚息的,罚息不得超过年利率24%。
第4条
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5条
借款合同对逾期还款罚息约定不明确的,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罚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6条
借款人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还款义务的,出借人请求支付逾期还款罚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7条
借款人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导致出借人遭受实际损失的,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8条
本解释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民间借贷最新司法解释2021:利息调整
2021年5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民间借贷的利息进行了调整。
1. 法定利率标准
《解释》明确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化24%,视为合法利息。超过年化24%的部分,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返还。
2. 举证责任
《解释》规定,出借人主张利率超过年化24%,需承担举证责任。借款人主张利率超过年化24%,亦需承担举证责任。
3. 超过法定利率的后果
若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化36%,超越部分的利息无效。贷款人已收取的超出年化36%的利息,应予返还;贷款人收取超出年化36%利息的,则构成高利贷,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4. 其他规定
《解释》还明确了以下事项:
无双方约定的利息利率,按年化6%算。
借贷双方约定的复利,借款期限内视为合法利息。
担保人、抵押人、质押人的利息责任应与借款人一致。
《解释》对民间借贷利率做出明确规定,既保护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借贷双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利息纠纷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