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未通过,定金能退吗?
在购买房屋过程中,买方往往需要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的定金,作为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的证明。当买方因客观原因(如贷款未通过)无法履行合同时,是否能退回定金就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如果买方因贷款未通过而无法履行房屋买卖合同,则构成违约,需要向卖方承担违约责任。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贷款未通过定金是否能退还的问题,法院往往会根据以下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合同约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是否对贷款未通过的情况作了约定,如有约定,则优先适用合同约定。
过错承担:买方贷款未通过是否因其自身原因(如资信不良等)造成,如果是,则买方承担违约责任,定金不予退还。
不可抗力:贷款未通过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如疫情、政策变动等)造成的,则买方可以免除违约责任,定金可以退还。
一般情况下,如果贷款未通过并非买方过错,且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法院会倾向于支持买方退还定金,但卖方可以要求买方承担一定的违约金或损失赔偿。
因此,如果买方贷款未通过,应及时与卖方协商,出具贷款未通过的证明,并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协商定金退还事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贷款下不来,定金可以退吗?
在购房过程中,定金作为购房意向的表示,具有法律约束力。那么,如果贷款下不来,定金是否可以退还呢?
根据《民法典》第589条规定,支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在购房过程中,贷款下不来一般有两种情况:
1. 购房者自身原因:如信用记录不良、收入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定金通常无法退还。
2. 非购房者自身原因:如开发商违约、银行贷款政策收紧等。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退还定金。
因此,贷款下不来能否退还定金,取决于导致贷款下不来的具体原因。购房者在支付定金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信用情况,并了解银行的贷款政策,避免因贷款下不来而造成定金损失。
购房者在支付定金时,应与开发商签订明确的定金协议,约定贷款下不来的定金处理方式。同时,保留相关凭证,以便日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