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助贷新规
为规范助贷业务,防范相关风险,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多项助贷新规。
一是明确助贷机构资质要求。助贷机构应依法取得相关牌照或资质,具备良好的资信状况、合规经营能力和技术风控能力。
二是建立业务合作白名单制度。银行不得与未经银保监会批准或允许进入白名单的助贷机构开展合作。
三是规范助贷业务流程。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应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明确信息披露、风险控制、资金流转等环节。
四是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助贷资金用途、借款人资信状况等进行严格审查,并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
五是明确责任划分。银行和助贷机构应明确各自的责任边界,确保助贷业务合法合规。
助贷新规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助贷业务规范化、健康发展,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银行应严格遵守新规要求,加强风险管控,与助贷机构共同构建安全、有序的互联网贷款生态。
91号文件《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于2023年4月正式发布,对银行助贷业务做出了新的规范。
禁止助贷业务外包
91号文件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将助贷业务外包给非金融机构开展。这意味着助贷机构无法再通过与银行合作的方式开展贷款业务。
明确平台责任
91号文件强调,商业银行与合作平台共同承担贷款风险,并要求合作平台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或误导借款人。
加强风险管理
91号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评估、贷后管理、催收管理等方面,确保贷款质量。同时,要求商业银行不得为无还款能力或偿还意愿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限制杠杆率和集中度
91号文件规定,商业银行向同一家合作平台发放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金的5%,且不得超过平台上所有贷款余额的10%。这旨在防止过度集中风险。
规范利率和收费
91号文件对助贷业务的利率和收费进行了规范,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向借款人收取超出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不得收取不合理的手续费或其他费用。
91号文件对银行助贷业务的规范,旨在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和合作平台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助贷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银行助贷新规
2022年12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助贷机构参与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对银行助贷业务进行规范。新规主要内容如下:
助贷机构的资质要求:
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范围包括贷款撮合、咨询等业务。
实缴资本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
具备完善的风控体系和技术能力。
助贷业务范围:
助贷机构不得直接从事放贷业务,只能为银行等放贷机构提供助贷服务。
助贷服务仅限于个人信贷业务,不得开展企业信贷业务。
助贷合作流程:
银行与助贷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责任分工和信息共享机制。
助贷机构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信用评级等风控环节。
银行最终审核决策,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
助贷机构与银行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风控信息的充分传递。
助贷机构与银行应明确风险分担比例,助贷机构承担不低于20%的风险。
监管措施:
银行应加强对助贷机构的尽职调查和定期评估。
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将加强对助贷业务的监管,对违规行为采取处罚措施。
新规的出台旨在规范助贷市场,防范风险,促进互联网信贷的健康发展。银行和助贷机构应严格遵守新规,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