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阴云笼罩大地,不少企业和个人陷入困境。贷款逾期,如同一把利剑悬在头顶。
小刘是一名个体户,经营着一家小吃店。疫情突如其来,店铺被迫关门,收入瞬间断绝。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原本按时还款的他,却因疫情导致的收入锐减,无法及时偿还贷款。
逾期罚息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小刘感到压力山大。他四处筹钱,却四处碰壁。无奈之下,他只能向银行申请延期还款。经过一番艰难的沟通,银行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小王是一名上班族,疫情期间公司裁员,他也因此失业。没有了收入来源,他无法按时还房贷。逾期后,银行不断发来催款通知。小王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他尝试着找工作,但求职之路困难重重。无奈之下,他向亲友借钱,勉强凑齐了部分房贷。但借来的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小王仍旧忧心忡忡。
疫情贷款逾期,给不少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帮助,度过难关。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出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政策,为受疫情影响的贷款人提供支持。
只有多方合力,共渡难关,才能有效缓解疫情贷款逾期的压力,帮助受困者走出困境。
疫情贷款逾期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借款人因疫情导致还款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于疫情引发的贷款逾期,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的因素,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民法典》第180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不可避免性和不可克服性,符合不可抗力的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对于因疫情影响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履行迟延的,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因此,疫情导致的贷款逾期可以被视为不可抗力的情势变更,借款人可以免除逾期利息的罚息。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抗力并非可以免除所有责任。借款人仍需承担偿还本金和正常利息的义务。同时,借款人需要及时向贷款机构报告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减轻因逾期造成的负面影响。
疫情造成的贷款逾期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借款人可以免除逾期利息的罚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仍需履行偿还本金和正常利息的义务,并及时向贷款机构报备相关情况。
疫情期间,许多人因疫情影响收入,导致贷款逾期。一旦逾期被上报征信,将对个人信用造成严重影响。那么,逾期已上报征信该如何修复呢?
1. 及时还清逾期款项:
最关键的一步是尽快还清所有逾期款项。还款后,贷款机构将向征信机构更新还款信息。
2. 申请呆账或呆滞豁免:
对于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逾期,可以通过向贷款机构申请呆账或呆滞豁免。如果申请通过,征信报告上的逾期记录将被豁免。
3. 协商个性化还款计划:
如果一次性还清困难,可以与贷款机构协商个性化还款计划。例如,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或提供分期还款服务。
4. 提交异议申诉:
如果征信报告上的逾期信息有误,可以向征信机构提交异议申诉。经过核实无误后,征信机构将更正错误信息。
5. 保持良好的信贷记录:
在逾期修复期间,保持良好的信贷记录非常重要。按时还款其他贷款和信用卡,避免出现新的逾期。
修复征信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努力的过程。通过以上步骤,可以逐步修复因疫情导致的贷款逾期记录,恢复个人信用。
因疫情贷款逾期征信能撤销吗?
近期,因疫情影响导致贷款逾期的现象较为普遍。对于因疫情造成的逾期记录,是否可以撤销征信,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关于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25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治疗导致不能及时还款,或者受疫情影响导致收入大幅度减少,且在贷款到期前向银行提出延期申请并获得同意的企业和个人,其逾期记录应予以豁免。
也就是说,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贷款逾期记录,银行应当予以撤销。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疫情期间的逾期记录都可以撤销,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逾期记录才能申请撤销。
如果因疫情导致贷款逾期,借款人可向贷款机构申请延期还款或减免利息等帮扶措施,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住院证明、收入下降证明等。同时,借款人还应积极与贷款机构沟通,主动说明情况,争取协商解决。
如果贷款机构拒绝撤销逾期记录,借款人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征信记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的信用记录的累积,逾期记录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