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止付呆账是否会成为失信人,取决于具体情况。
征信止付是指债务人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无法履行债务,经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定后,暂停债务人的征信记录。在此期间,债务人的征信报告将不再显示相关不良记录。
呆账是指长期未收回的账款,一般超过一定期限(如6个月或12个月)仍未收回的债务会被认定为呆账。
如果债务人仅是征信止付,且未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则不会成为失信人。但如果债务人存在恶意逃债、拒不还款等行为,即便征信止付,也可能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成为失信人。
需要注意的是,征信止付并不能消除债务人的还款义务。一旦债务人的情况好转或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定解除止付,债务人仍需要偿还欠款。
一些地方可能会将征信止付的债务人纳入失信名单。因此,具体是否会成为失信人,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定和债务人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征信显示止付、呆账、冻结严重性排序
征信记录对于个人或企业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征信不良现象,会影响到借贷、求职等方方面面。以下是对征信中常见的三个不良记录(止付、呆账、冻结)的严重性进行排序:
1. 冻结
征信冻结是最严重的征信不良记录。它意味着相关机构已对借款人的征信报告进行冻结,禁止查询和使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借款人涉嫌欺诈或其他严重违法行为时,才会被冻结征信。冻结会对借款人的信贷资格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极大的影响。
2. 呆账
呆账是指借款人连续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未偿还贷款本息,且催收无果的状态。呆账记录会严重损害借款人的信誉,影响其未来贷款和信用卡申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看到借款人有呆账记录,往往会提高贷款利率或拒绝贷款申请。
3. 止付
止付是指借款人由于合同纠纷或其他原因,向相关机构提出暂时停止还款的申请。止付记录虽然对信誉有负面影响,但程度较轻。一般来说,在纠纷解决后,借款人及时补缴欠款,止付记录会自动解除。
征信显示冻结、呆账、止付的严重性依次递减。冻结是最严重的,呆账次之,止付最轻。因此,借款人应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避免出现征信不良记录,以免影响其信用资格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