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核销呆账贷款的程序
一、认定呆账
当贷款逾期时间超过规定期限(一般为180天),且经催收后贷款人仍无力偿还的,银行可以认定该笔贷款为呆账。
二、建立核销准备
银行需根据贷款逾期时间和贷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确定核销准备的比例。对于已确认呆账的贷款,银行需计提100%的核销准备金。
三、核销申请
当贷款认定为呆账后,银行应向贷款人发出核销通知书,告知贷款已认定为呆账,并要求贷款人在指定期限内还款。
四、核销审批
贷款人逾期不还款的,银行应向有关部门提交核销申请。审批部门需对核销理由、贷款呆账认定情况、核销准备计提情况等进行审查。
五、核销执行
经审批通过后,银行应将核销的贷款从账面余额中剔除,并相应冲销已计提的核销准备金。
六、后续管理
核销后的贷款仍属于银行资产,银行应加强对核销贷款的管理,包括催收、抵押物处置等。若贷款人还款能力恢复,银行可重新提取贷款。
注意:
1. 贷款核销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2. 银行在核销呆账贷款时需审慎评估,避免道德风险。
3. 核销贷款不免除贷款人的还款义务,贷款人仍需承担偿还责任。
某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近年来出现呆账贷款有所上升的趋势。根据监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该银行的呆账贷款余额已从年初的XX亿元上升至年末的XX亿元,增幅达XX%。
呆账贷款的增加对该银行的经营稳定和发展前景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呆账贷款会造成资金损失,直接侵蚀该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金。另一方面,呆账贷款也反映出该银行在贷款审批、风险管理和贷后催收等方面的缺陷。
造成呆账贷款增加的原因有多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借款企业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该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对借款人的资质审核不严,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第三,贷后管理不当,催收力度不够,导致部分违约贷款最终形成呆账。
为了有效化解呆账贷款风险,该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贷前调查,提高借款人准入标准。二是强化贷中检查,及时发现借款人经营风险。三是提高贷后管理水平,加强催收力度。四是探索与外部机构合作化解不良贷款。五是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该银行的呆账贷款增势有所缓和,但化解呆账贷款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该银行表示,将继续坚持稳健经营原则,不断完善贷款管理体系,着力降低呆账贷款风险,确保自身健康稳定发展。
商业银行呆账核销审查要点
一、贷户基本情况审查
贷户身份合法性、经营范围及主要业务活动
贷户资产负债、损益状况和现金流量
贷户担保措施、抵(质)押物评估
二、呆账认定审查
逾期贷款认定程序和标准
抵(质)押物瑕疵或灭失影响贷款安全性的评估
贷户经营困难或破产清算导致贷款损失的分析
三、呆账核销条件审查
呆账已足额计提损失准备金
呆账已通过催收或法律途径无法收回
贷户不存在逃废债务或欺诈行为
四、核销金额审查
核销金额与计提损失准备金余额一致性
核销涉及抵(质)押物处理后所得收益的抵扣计算
五、核销审批程序审查
经贷户提出核销申请
贷户单位管理层、上级机构或监管机构审批
核销记录完整、手续齐备
六、其它审查要点
审查是否有违规核销或拖延核销行为
关注贷户资产处置中的利益冲突和关联交易
评估核销对银行财务状况和信贷风险的影响
商业银行核销贷款的条件
商业银行核销贷款是指银行将已经认定为无法收回的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清除的过程。为了确保贷款核销的合理性,商业银行通常会设定严格的条件。
一、贷款逾期时间长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会要求贷款逾期时间达到一定期限,如180天或360天以上,才能考虑核销。这表明借款人连续较长时间未偿还贷款,银行认为其履约能力较弱。
二、催收无果
在贷款逾期后,银行会采取各种催收措施,如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等。若经多次催收,仍无法与借款人取得联系或借款人拒不还款,则符合核销条件。
三、法院判决无法执行
如果借款人经催收后拒不还款,银行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若法院判决借款人还款,但执行过程中发现借款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则符合核销条件。
四、贷款已形成呆账
商业银行会根据贷款逾期的期限和回收可能性,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其中逾期超过一定期限且已无法收回的贷款会被计入呆账。呆账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以作为核销的依据。
五、满足监管要求
商业银行的贷款核销应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各国的监管机构通常会制定贷款核销的具体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核销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满足上述条件后,商业银行会根据核销的必要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慎重决定是否对贷款进行核销。贷款核销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对于维护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