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式记账法中,“累计”是指对一笔账务交易中产生的借方或贷方金额的累加。判断累计金额应看借方还是贷方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借方
对于资产账户(如现金、存货),增加借方余额将增加资产价值。
对于费用账户(如水电费、租金),增加借方余额将增加费用支出。
贷方
对于负债账户(如应付账款、借款),增加贷方余额将增加债务金额。
对于收入账户(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增加贷方余额将增加收入金额。
对于权益账户(如资本、利润),增加贷方余额将增加所有者权益。
规则
对于资产、费用账户:累计金额看借方。
对于负债、收入、权益账户:累计金额看贷方。
举例
购买货物,增加了存货(资产),所以累计金额看借方。
支付租金,增加了租金费用(费用),所以累计金额看借方。
销售商品,产生了销售收入(收入),所以累计金额看贷方。
借入贷款,增加了应付账款(负债),所以累计金额看贷方。
理解“累计金额看借方还是贷方”有助于正确记录和分析账目,为制定财务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当记录职工薪酬时,借方和贷方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会计分录。
借方:累计数
当将职工薪酬记入借方时,表示该账户余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是因为职工薪酬是一项负债,随着公司欠员工的薪酬增加,该账户的余额也会增加。因此,借方余额代表了公司在任何特定时间点欠员工的累计薪酬金额。
贷方:减少数
另一方面,将职工薪酬记入贷方表示该账户余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之一:
已经向员工支付了薪酬。
该员工的薪酬已被转入其他费用账户,例如销售费用或行政费用。
该员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已调整或更正。
当贷方余额大于或等于借方余额时,这表明公司已支付了所有员工的应付薪酬。
因此,在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中,借方余额代表公司的累计薪酬负债,而贷方余额代表已支付或调整的薪酬金额。通过跟踪借方和贷方的余额,企业可以准确地记录其对员工的薪酬义务。
累计结余科目分类
在会计中,“科目”用来记录特定类型的交易或事项。科目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类。累计结余是一个所有者权益科目。
所有者权益科目
所有者权益科目反映所有者在企业的净资产。该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个子类。
累计结余
累计结余是未分配利润的累积余额。它反映自企业成立以来所有未分配利润的总和。盈利的企业,该科目余额为贷方;亏损的企业,该科目余额为借方。
分类规则
根据会计原则,资产类科目增加时借方增加,贷方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时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因此,当企业盈利时,未分配利润增加,导致累计结余科目贷方余额增加。当企业亏损时,未分配利润减少,导致累计结余科目贷方余额减少,甚至出现借方余额。
累计结余是一个所有者权益科目。根据会计分类规则,盈利的企业,累计结余科目余额为贷方;亏损的企业,累计结余科目余额为借方。
累计盈余增加在借方。
累计盈余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保留收益,反映企业自成立以来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累计情况。按照会计准则,累计盈余增加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增加方向为借方。
当企业实现盈利时,其净利润将计入损益表中的本年利润,同时也会增加累计盈余。此时,会计分录为:
借:累计盈余
贷:本年利润
当企业发生亏损时,其净亏损将计入损益表中的本年亏损,同时也会减少累计盈余。此时,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亏损
贷:累计盈余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盈余增加并不意味着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良好。它只是反映企业自成立以来实现净利润的累计情况。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流动性、资产负债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