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LPR规定
为规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行为,维护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建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通知》。
根据规定,LPR由指定报盘行根据市场利率和供求关系,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向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出的利率,代表了银行对优质借款人的贷款利率水平。
LPR分为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主要用于定价期限在5年以上的固定利率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主要用于定价期限在1年以内的浮动利率贷款。
借款人与贷款人协商确定的贷款利率,应当在LPR的基础上,加减一定幅度的浮动。浮动幅度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LPR每月20日公布一次,贷款利率调整频率由借贷双方自行约定。借款人或贷款人有任意一方发现LPR发生变化,可以提出贷款定价重置。定价重置后,新的贷款利率应在不低于LPR的基础上,协商确定。
LPR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规范贷款利率定价行为,使利率更加市场化、透明化,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促进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
LPR 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贷款利率定价改革后,贷款利率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挂钩。LPR 是由 18 家银行共同报价的特定期限贷款的平均利率。
具体计算公式:
利息 = 本金 × LPR × 时长
示例:
假设您贷款 100 万元,贷款期限为 5 年,当前 5 年期 LPR 为 4.45%。
则每月利息为:
利息 = 1,000,000 × (4.45% ÷ 12) × 1/12 = 1,854.17 元
按月还款,5 年总利息为:
总利息 = 1,854.17 × 12 × 5 = 111,250.2 元
注意:
LPR 并不固定,每月都会更新。
贷款利率一般会比 LPR 高,因为贷款机构会收取一定的利差。
具体贷款利率和还款方式请以您与贷款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为准。
借贷纠纷中LPR的适用
随着贷款市场利率(LPR)的逐步推广,其在借贷纠纷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LPR作为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真实资金成本,具有公允性、市场化和透明度高。
在借贷合同中,LPR常被作为贷款利率的参考基准,即合同的利率由LPR加或减一定基点确定。当出现借贷纠纷时,LPR作为公认的利率基准,可以有效解决利率争议问题。
法院在审理借贷纠纷时,通常会参照LPR来确定合理利率。如果合同利率明显偏离LPR,法院可能会予以调整,确保利率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例如,在某起借贷纠纷中,合同约定的利率为年利率10%,而当时的一年期LPR为4.15%。法院认为,合同利率过高,明显偏离了市场利率水平。因此,法院按照LPR加100个基点的方式调整了贷款利率,即为年利率5.15%。
LPR的引入,为借贷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更合理、更透明的利率基准。它有助于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