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
为加强专业贷款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专业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该指引于2021年7月1日起实施。
适用范围
指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开展的专业贷款业务,包括:
基础设施类专业贷款
能源类专业贷款
交通运输类专业贷款
公益类专业贷款
其他经中国银保监会认定的专业贷款
计量方法
专业贷款监管资本分为风险权重法和高级方法。
风险权重法
基础设施类专业贷款:50%
能源类专业贷款:50%(项目收益稳定性因子项目成熟度因子)
交通运输类专业贷款:40%-50%(项目现金流稳定性因子项目成熟度因子)
公益类专业贷款:15%
其他专业贷款:50%
高级方法
高级方法基于自身内部模型对专业贷款违约概率和损失率进行评估。其适用需经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其他规定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覆盖专业贷款全业务链的风险管理体系。
贷款期限超过2年的专业贷款,应适用市场价值调整。
商业银行应定期向中国银保监会报送专业贷款风险管理情况和资本计量信息。
意义
《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的实施有助于:
强化专业贷款风险管理,防范潜在风险。
促进专业贷款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物品融资
为加强商业银行物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物品融资)》(以下简称《指引》)。《指引》适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物品融资业务,重点关注物品融资业务风险特性和资本配置。
物品融资业务风险特性
物品融资业务主要包括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设备融资等类型。这些业务具有以下风险特性:
信用风险:物品融资业务通常涉及与借款人之间的信用关系,存在借款人违约或资不抵债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物品融资业务涉及的资产流动性参差不齐,可能在市场环境变化时面临变现困难。
市场风险:物品融资业务涉及的物品价格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导致资产价值下跌的风险。
资本配置要求
为了应对上述风险,《指引》要求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风险敞口和资产质量,按照不同的风险权重和资本占用系数,计量物品融资业务的监管资本。
风险权重:风险权重分为低风险(20%)、中风险(50%)和高风险(100%)。其中,低风险主要指以流动性较好的物品作为抵押物的融资业务。
资本占用系数:资本占用系数分为正常占用系数(8%)和高占用系数(12%)。其中,高占用系数主要适用于逾期、呆滞或损失类物品融资业务。
实施意义
《指引》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增强商业银行物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潜在风险。
促进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合理配置资本,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规范物品融资业务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
1. 名义本金
未偿还本金余额加上应收未收利息。
对于分期付款贷款,应使用未偿还的本金额。
2. 风险权重
根据贷款人的信用评级确定,范围从0%到150%。
信用评级由外部评级机构或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提供。
3. 转换因子
名义本金乘以风险权重,得到转换金额。
4. 风险资本计量
转换金额乘以8%,得到风险资本计量。
5. 其他注意事项
某些类型的贷款可能需要额外的风险资本计量,例如不动产贷款和消费贷款。
银行可以根据其自身风险管理实践调整风险权重。
监管机构定期审查和更新这些指引以反映市场风险变化。
商 业银 行 专 业 贷 款 监 管 资 本 计 量 指 引 包 括: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贷款风险加权:基于贷款人的信用等级和抵押品的质量
表外业务风险加权:基于金融工具的风险特征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
市场交易组合:基于市场风险值
非交易组合:基于潜在市场风险敞口
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基本指标法:基于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复杂性
标准法:基于监管当局制定的标准因子
高级计量法:银行开发和验证的内部模型
风险调整资本计量
风险调整资本充足率:加权资产与监管资本的比率
一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和未分配利润
二级资本:次级资本,包括永续债券、可转换债券
特殊规则
小额贷款例外:一定规模以下的小额贷款可免于加权
担保贷款的资本计量:考虑担保的质量和类型
衍生品交易的资本计量:基于衍生品合约的风险特征
这些指引旨在确保商业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以吸收潜在的贷款损失、市场波动和操作风险。监管机构定期更新这些指引,以反映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和监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