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关农商银行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以“发展产业扶贫、扶贫产品销售、扶贫资金循环”为主要思路,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创新推出“渔洋关农商银行扶贫贷款”产品,从根本上解决“缺钱”难题,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该产品以渔洋关镇贫困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采取“政府贴息+银行助贷”方式,贷款期限最长3年,贷款利率按照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50%执行,大幅降低了贷款成本。同时,农商银行成立扶贫贷款专项评审小组,制定简便快捷的评审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放贷时间,让贷款资金及时惠及贫困农户。
截至目前,渔洋关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400余笔,贷款金额5000余万元,惠及贫困农户400余户,有力促进了渔洋关特色产业发展,为当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贡献了“农商力量”。
2019年,农商银行持续发力扶贫小额贷款,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助力脱贫攻坚。
截至2019年末,农商银行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惠及贫困户超过6000万户。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同时,农商银行还采取差异化贷款政策,降低贫困户贷款门槛。对贫困户发放贷款,可免除抵押或担保,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优惠利率。并建立绿色信贷通道,对贫困户贷款优先审批、优先发放。
农商银行不断创新扶贫贷款产品,推出扶贫助学贷款、扶贫就业贷款、扶贫农户贷款等特色产品。同时,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提高贫困户金融素养,引导贫困户合理使用信贷资金,促进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增收。
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农商银行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资金保障。通过扶贫贷款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商银行扶贫贷款是否查征信取决于具体贷款政策和地区规定。一般来说,农商银行在发放扶贫贷款时会参考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但具体查征信的程度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些地区农商银行在发放扶贫贷款时会对借款人的征信记录进行全面审查。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借款人,农商银行可能会拒绝发放贷款或要求提供担保。
而有些地区农商银行在发放扶贫贷款时可能只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抽查或重点审查。如果借款人的征信记录中存在重大负面信息,农商银行可能会调整贷款额度或放款条件。
具体而言,农商银行在查征信时会关注借款人的还款历史、负债情况、信用不良记录等方面。如果借款人存在长期逾期、多次催收、法院诉讼等负面信息,可能会影响贷款审批。
因此,在申请农商银行扶贫贷款之前,建议借款人提前了解当地农商银行的贷款政策和征信查询方式。如有不良信用记录,应积极与农商银行沟通,说明情况并提供改善措施,以提高贷款审批通过率。
农村商业银行扶贫贷款制度
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行扶贫贷款制度,为贫困地区提供信贷支持。该制度主要针对以下人群和项目:
扶贫对象:
建档立卡贫困户
农村低收入农户
贫困地区农产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
扶贫项目:
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如种植养殖、加工制造等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道路、水利、学校建设等
教育、健康等社会保障项目
贷款特点:
低利率,一般低于同期其他类型贷款利率
贷款期限长,最长可达 10 年
抵押或担保要求灵活,可采取信贷担保、财产抵押等多种方式
提供贷款贴息、风险分担等优惠政策
申请流程:
贫困户或企业提交贷款申请材料
农村商业银行审核材料,调查评估贷款风险
审批通过后发放贷款
贷款使用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成效:
农村商业银行扶贫贷款制度有效支持了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