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与借贷的区别在于赠与不需要返还,而借贷需要。对于赠与还是借贷,举证责任分担如下:
赠与的举证责任
主张赠与的一方,即赠与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存在赠与的意思表示,以及受赠人接受了赠与。
借贷的举证责任
主张借贷的一方,即出借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存在借贷的意思表示,以及借款人接受了借款。
举证责任的特别规定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举证责任的分配会有所不同:
金钱借贷:出借人主张借贷,但不能提供书面借条或其他证据证明,则借款人只需抗辩否认借贷即可,无需举证。
不动产借贷:主张不动产借贷,必须提供书面借条或其他证据证明,口头借贷无效。
近亲属之间的借贷:一方主张另一方为其近亲属的借款,则近亲属一方只需抗辩否认借贷即可,无需举证。
举证责任的免除
在一些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能有权免除举证责任:
法律规定:法律规定特定情况下免除举证责任,例如无因管理。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特定情况下免除举证责任,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案件。
法院裁量权: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以裁量免除某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赠与还是借贷的举证责任分配是一个法律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判断。正确的举证责任分配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的公平公正。
如何区分赠与与借款
赠与是一种无偿转移财产的行为,而借款是一种有偿转移财产的行为。区分赠与与借款对于确定财产所有权、税务问题和债务归属至关重要。
1. 给与人的意图
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给与人的意图。赠与人是否打算无偿转让财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该行为应被视为赠与。而如果给与人打算将来收回财产,则应被视为借款。
2. 还款义务
赠与不产生还款义务,借款则产生。如果受赠人没有义务返还财产,则该行为可能是赠与。而如果受赠人需要偿还财产并支付利息,则该行为可能是借款。
3. 文件形式
赠与通常会有书面文件,如赠与合同,以记录赠与人的意图。借款也可能会有书面文件,如借款合同或欠条。书面文件并不总是存在,因此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4. 税务影响
赠与和借款在税务上具有不同的影响。赠与可能会产生赠与税,而借款通常不会产生税款。如果给与人意图是赠与,即使有书面文件表明存在还款义务,该行为也可能被视为赠与,并需缴纳赠与税。
5. 债务归属
如果财产转移被视为借款,则借款人对债务承担责任。如果财产转移被视为赠与,则受赠人通常没有债务责任。
区分赠与与借款需要综合考虑给与人的意图、还款义务、文件形式、税务影响和债务归属等因素。准确区分赠与与借款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和依法纳税至关重要。
赠与还是借贷举证责任划分
赠与和借贷是民事活动中常见的两种行为,在发生纠纷时,举证责任的划分至关重要。
对于赠与,根据《民法典》第657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的合同。因此,在赠与纠纷中,主张作为赠与的当事人(即赠与人)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赠与的意思表示真实有效,如赠与合同、书面赠与声明等。
对于借贷,根据《民法典》第667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因此,在借贷纠纷中,主张作为借贷的当事人(即贷款人)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的成立,如借款合同、借条、转账记录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赠与和借贷之间可能存在混同。例如,当事人以借贷为名行赠与之实。此时,需要综合考量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借贷的实际用途、利息约定等因素,来区分赠与还是借贷。
在举证责任无法明确划分时,法院通常会根据公平原则,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赠与还是借贷。例如,对于大额资金的赠与或借贷,如果没有明确的书面证据,法院可能倾向于认定为借贷。
赠与和借贷举证责任的划分至关重要。对于赠与,赠与人负有举证责任;对于借贷,贷款人负有举证责任。在混同情况下,法院会综合判断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等因素,来认定合同的性质。
赠与和借款是民事法律中常见的合同类型,其法律规定如下:
赠与
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赠送给受赠人的行为。
赠与合同生效需要具备以下要件:赠与人的意思表示、赠与物的交付、受赠人的接受。
赠与一旦生效,赠与人即丧失对赠与物的权利,受赠人取得赠与物的权利。
赠与合同不得撤销,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赠与人未履行赠与义务、受赠人丧失受赠资格、赠与人经济困难需要撤销赠与。
借款
借款是指借款人向出借人借入一定数额的金钱或物品,并承担偿还义务的合同。
借款合同生效需要具备以下要件:借款人的借款意思表示、出借人的出借意思表示、借款数额和期限的约定。
出借人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
借款人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未约定利息的,借款人应当按照国家银行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借款人逾期还款的,出借人可以要求其支付利息和违约金。
注意事项
赠与和借款合同均属于无偿合同和有偿合同,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谨慎对待。
赠与合同应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办理公证手续,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借款合同应明确借款数额、期限、利息等重要内容,以避免纠纷。
赠与和借款合同当事人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