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的利息如何计算
劳动仲裁中,利息的计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利息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之日起计算至实际给付之日止。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天数)
其中:
本金:指仲裁裁决中确定的应付金额
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若无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基准利率计算
时间:从仲裁裁决作出之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的天数
计算示例:
假设劳动仲裁裁决确定应付金额为 10,000 元,利息计算公式为:
利息 = 10,000 × 4.35%(2023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 (实际给付之日 - 仲裁裁决作出之日)
若实际给付之日与仲裁裁决作出之日相隔 30 天,则利息为:
利息 = 10,000 × 4.35% × 30 = 130.5 元
注意:
利息计算以实际给付之日为准,即使实际给付日期晚于利息计算日期,利息仍按实际给付日期计算
利息计算至小数点后两位,尾数四舍五入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利息的计算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的规定,被申请人未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强制执行。同时,人民法院还应当按照法定利率向申请执行人支付拖欠期间的利息,利息自申请执行之日起计算。
根据2021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拖欠期间利息的计算方法如下:
1. 对于仲裁裁决确定给付拖欠工资、加班费等劳动报酬的,按照国家规定的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
2. 对于仲裁裁决确定给付非劳动报酬的,按照一年期同期同档次固定资产贷款利率计算。
拖欠期间利息自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之日起计算,直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
因此,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金额 = 拖欠金额 × 利率 (%) × 拖欠天数 / 365
其中:
利率:按照规定计算的利息率;
拖欠金额:仲裁裁决确定的应付金额;
拖欠天数:从申请执行之日起到实际履行完毕之日的自然日数。
劳动仲裁拖欠工资利息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的利息。该利息按照拖欠工资的金额、从拖欠之日起至清偿之日止,按照国家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
具体计算公式为:
利息金额 = 拖欠工资金额 × 利率 × 拖欠天数 / 360
其中:
利率:国家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央行公布)
拖欠天数:从拖欠工资之日起至清偿之日止的天数
360:一年按360天计算
举例:
假设某劳动者工资为每月5000元,拖欠工资一个月,国家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4.35%,则利息金额计算如下:
利息金额 = 5000元 × 4.35% × 30天 / 360
= 5000元 × 0.0435 × 30 / 360
= 23.75元
因此,用人单位应向该劳动者支付的利息金额为23.75元。
注意:
利息的计算起点一般从拖欠工资之日起算。
如果拖欠工资超过一年,利息按照一年的期限计算。
劳动仲裁裁决时会计算拖欠工资期间的利息,因此劳动者无需自行计算。
当劳动仲裁生效后,申请人有权获得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履行生效的仲裁裁决,申请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时,应向法院提出利息计算请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规定,劳动报酬给付期届满后,用人单位未支付的劳动报酬,应按由劳动者实际取得劳动报酬的次日起至实际支付之日止的期间,计付赔偿金。赔偿金计算方法为:赔偿金=劳动报酬×赔偿金计算公式。
其中:赔偿金计算公式是指:逾期支付到期的劳动报酬,按照延期支付部分乘以逾期天数×0.01%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按照欠发部分乘以欠发天数×0.01%计。
例如,仲裁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20000元,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拖延30天未支付。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出利息计算请求,利息计算方法如下:
利息=20000×0.01%×30=60元
因此,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利息60元。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利息的计算起始时间为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终止时间为实际支付之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