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间借贷诉讼程序走完,但出现新证据足以推翻一二审判决时,当事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
申请再审的条件:
发现新的证据;
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错误判决;
审判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
申请再审的程序:
1. 提交再审申请书:当事人应向原审法院递交再审申请书,说明再审理由、请求事项和新证据。
2. 审查决定:原审法院收到再审申请书后,将对是否符合再审条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审查决定。
3. 再审程序:如果符合再审条件,原审法院将启动再审程序,重新审理案件。
4. 再审判决:再审结束后,原审法院将根据新的证据和审理结果,作出再审判决。
需要注意的事项:
申请再审的期限为自原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2年内。
申请再审需要缴纳再审申请费。
再审期间,原判决继续执行,除非原审法院另有裁定。
如果再审判决推翻了一二审判决,当事人可以按照新的判决主张权利或履行义务。
民间借贷程序性审理与实质性审理的区别:
程序性审理:
重点审查借贷合同是否真实、合法。
关注借款人、出借人的主体资格、行为能力等程序性事项。
审查诉讼时效、管辖权等程序性问题。
对于程序性违法,法院一般不直接审理案件实质。
实质性审理:
在程序性审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重点审查借贷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和合理,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对借贷金额、利息、还款方式等实质性问题进行审查。
判断借贷合同是否有效,是否有强制、欺诈等情形。
主要区别:
审查重点: 程序性审查关注程序性问题,实质性审查关注合同内容。
审理方式: 程序性审查一般独立进行,实质性审查与程序性审查共同进行。
审判结果: 程序性违法会导致诉讼驳回,实质性违法会导致合同无效或变更。
意义:
民间借贷程序性审理和实质性审理的区别保障了法律程序的正当性,促进了司法公正。通过程序性审查,可以有效排除不合法、不真实的借贷合同,防止恶意诉讼。实质性审查则能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