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贷款中介协助制作虚假资料以获取贷款时,贷款人需承担严重后果,即使按时偿还贷款。
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伪造或变造文件属于犯罪行为,贷款人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和处罚。
虚假信息会导致贷款机构评估贷款风险时出现错误。这可能导致贷款人获得不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贷款,增加其未来违约的可能性。
第三,一旦贷款机构发现虚假资料,他们可能会收回贷款并要求贷款人立即偿还全部欠款。这可能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贷款中介的行为可能会对贷款人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贷款机构将虚假资料上报信用机构,贷款人的信用评分可能会降低,从而影响他们未来获得贷款或其他信用额度的能力。
因此,即使按时归还贷款,利用中介进行贷款欺诈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贷款人应该提供准确且真实的资料,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贷款。否则,他们将承担法律和财务风险。
发现中介提供办理虚假资料贷款买房的行为,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
1. 保留证据:
收集并保留中介与您关于办理假资料贷款的相关证据,例如短信、微信聊天记录、合同等。
2. 拒绝合作:
明确拒绝中介的违法行为,并告知其您的立场。如果您已签署相关协议,请咨询律师获取法律建议。
3. 举报中介:
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保监会或当地政府部门举报中介的违法行为。提供您收集的证据,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4. 保障个人权益:
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文件。如有必要,可以考虑更换身份信息或向警方报案。
5. 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您与中介在假资料贷款的过程中产生纠纷,建议咨询律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切记,使用假资料贷款买房不仅违法,而且会对您的信用记录和个人财物造成严重影响。请通过合法合规途径解决您的住房问题,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中介协助伪造贷款资料属于违法行为,即使借款人按时还款,仍然可能面临法律后果。
伪造贷款资料的违法性
伪造贷款资料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第179条的规定,属于伪造证件罪。根据该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贷款时提供的资料,尤其是收入证明、资产证明等,属于国家机关出具的证件。中介协助伪造这些资料的行为,就属于伪造证件罪。
按时还款不能免除罪责
借款人按时还款,仅意味着履行了对贷款机构的合同义务。它并不能免除中介伪造贷款资料的刑事责任。
法律后果
一旦中介伪造贷款资料的行为被发现,借款人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银行追究贷款违约:贷款机构有权追究借款人贷款违约责任,要求提前还款或清算抵押物。
刑事责任:中介可能会被追究伪造证件罪的刑事责任,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借款人作为共犯,也可能被追究相应责任。
信用受损:伪造贷款资料的行为会严重损害借款人的个人信用,影响以后的贷款申请。
因此,寻求中介协助伪造贷款资料的行为具有极大的法律风险,借款人应谨慎对待,合法合规地办理贷款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