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是否给利息?
公积金是职工缴存的一种住房保障性资金,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住房。公积金是否给利息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根据规定,公积金账户分为两个账户:普通住房公积金账户和住房公积金补充公积金账户。其中,普通公积金账户的部分存款会按照一定的利率计息,而补充公积金账户的存款不计息。
普通公积金账户的利息
普通公积金账户的利息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目前为2.25%。利息按月计算,并计入公积金账户。
利息计算方法
公积金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 = 存款余额 利率 存款天数 / 365 天
其中:
存款余额:指每月账户内的余额
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公积金利息率
存款天数:指当月的天数
补充公积金账户的利息
补充公积金账户的存款不计息。因此,存入补充公积金账户的资金不会产生利息收入。
注意事项
公积金利息的计算基数是不包含利息的本金。
公积金利息是税前收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税率为 20%)。
公积金利息结算每年什么时候?
公积金利息结算时间因不同地区而异。一般来说,每年一次,集中在6月底至7月初。
结算时间:6月30日或7月1日
结算周期:上一个公历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利息计算方式:
公积金利息根据当年缴纳的公积金月平均余额计算,按照央行规定的公积金存款基准利率计算。
利息发放方式:
利息直接转入职工的公积金账户内。
注意事项:
公积金利息结算是针对缴存公积金的职工,未缴存公积金的职工不会获得利息。
公积金利息受基准利率影响,基准利率上调则利息增加,基准利率下调则利息减少。
职工离职或公积金账户销户后,已发放的利息不补发,应得的利息会一次性转入账户。
公积金不取出来有 “利息” 吗?
公积金,全称为住房公积金,是一种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长期住房储蓄制度,目的是为了帮助职工筹集购房资金。
关于公积金是否可以产生利息,这个问题存在一些误解。事实上,公积金本身不产生利息,而是以账户形式存在,其中存入的资金会按照一定比例的利率计息。
这种利息的本质并不是利息,而是“活期存款利息”。公积金账户的资金,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由银行支付利息。因此,公积金不取出来,依然可以享受活期存款的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公积金利息并不是很高,通常比普通活期存款利息低一些。公积金账户的利息计算方式与普通存款不同,是以每天余额计算,每月计息一次,每年年末统一入账。
因此,对于公积金是否取出来有“利息”的问题,可以明确回答:公积金不取出来,依然可以享受活期存款利息。但是,这种利息并不高,而且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可能存在一定的调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