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自成立以来不断调整利率,以管理经济。以下是美联储利息调整历史的简要:
早期历史
1913年美联储成立时,利率设定基于商业银行的贴现率。美联储最初的目标是稳定金融体系,而非管理通胀或失业等经济指标。
二战后
二战后,美联储开始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利率。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美联储可以分别降低或提高利率。
20世纪70-80年代:通胀飙升
20世纪70-80年代,通胀飙升,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以遏制这一趋势。1980年,联邦基金利率达到创纪录的 21.54%。
20世纪90年代:经济扩张
20世纪90年代,经济强劲扩张,利率保持低位。联邦基金利率在 1998 年达到创纪录的低点 1.0%。
2000 年初:互联网泡沫
2000年初的互联网泡沫导致经济衰退,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刺激经济。
2008 年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实施量化宽松措施以增加经济流动性。
2015-2019:经济复苏
随着经济复苏,美联储于2015年开始缓慢提高利率。至2019年,联邦基金利率达到 2.38%。
新冠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经济急剧下滑,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再次实施量化宽松措施。
2022年至今:通胀加剧
2022年,通胀加剧,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至2023年3月,联邦基金利率已升至4.5-4.75%的区间。
美联储调整的利息属于目标利率,也称为政策利率。
目标利率是美联储希望银行间市场上的隔夜贷款利率保持的水平。美联储通过多种工具来调整目标利率,如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和准备金率。
当美联储提高目标利率时,借贷成本上升,这会抑制经济活动。这有助于控制通胀,因为更高的利率会降低人们和企业借钱的意愿,从而减少需求和价格压力。
当美联储降低目标利率时,借贷成本下降,这会刺激经济活动。这有助于提振经济增长,因为较低的利率会鼓励人们和企业借钱,从而增加需求和投资。
美联储调整利率以实现其双重目标:保持价格稳定和促进最大就业。通过调整目标利率,美联储可以影响经济活动,从而影响通胀和就业水平。
美联储利息调整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美联储通常会将这些指标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利率。
根据美联储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应保持在 2% 左右。如果通货膨胀率远高于或远低于目标,美联储可能会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来试图将其带回目标范围。
经济增长率也是美联储考虑的因素。如果经济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经济增长过慢,可能导致失业。美联储可能会通过调整利率来试图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失业率也是美联储所关注的。低失业率通常被视为经济强劲的迹象,但如果失业率过低,可能导致工资上涨和其他通胀压力。美联储可能会通过调整利率来试图保持失业率在可持续的水平。
美联储通常会根据经济数据的最新变化来调整利率。它通常会在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做出决定。 FOMC 会议通常每年举行八次,但美联储可以在必要时安排额外会议。
美联储利息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美联储的目标是通过调整利率来平衡经济增长、通胀和失业率等目标。
美联储历史利息走势
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其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短期利率的主要基准。回顾其历史走势,利率水平经历了多次显著波动。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于高通货膨胀,美联储大幅提高了利率,达到 20% 的历史高点。随后,利率在 90 年代稳步下降,并于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危机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超低水平多年。随着经济复苏,美联储于 2015 年开始逐步提高利率。由于 COVID-19 大流行,利率在 2020 年再次降至接近零。
最近,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美联储在 2022 年开始大幅提高利率。截至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从 0.25% 提升至 4.25%-4.50%。这是自 2007 年以来最快的加息周期之一。
美联储对利率变动的决策考虑了广泛的经济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就业和经济增长。未来利率走势高度不确定,将取决于经济状况和美联储对其目标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