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新民法典
新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对民间借贷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为民间借贷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和指引。
合同效力:
新民法典明确规定口头借贷合同有效,但金额超过200元的应采用书面形式。对于没有书面借据的民间借贷,出借人主张债权的,需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关系存在。
利息限制:
新民法典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同期LPR的4倍。超过4倍的部分无效。出借人收取利息超过约定的,视为无效,已收取的应予返还。
担保:
新民法典对民间借贷担保进行了重新规定。对于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人比保证人权利减轻。担保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需明确表示或者签订连带责任担保合同。
催收方式:
新民法典明确禁止使用暴力、威胁或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债务。出借人催收债务时,应当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避免损害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诉讼时效:
新民法典规定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逾期未主张权利的,法院将不再支持其诉讼请求。
民法典的实施完善了民间借贷制度,保障了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借贷双方应遵守法律规定,按照约定内容履行合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民间借贷民法典逾期还款利息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向贷款人支付利息。借款合同对逾期利息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参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计算。
逾期利息的计算方式
逾期利息的计算方式一般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个人贷款利率下限的通知》的规定执行。具体计算公式为:逾期利息 = 逾期本金 × 逾期天数 × 逾期利息利率
逾期利息利率
逾期利息利率一般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合同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计算:
参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计算:逾期利息利率 =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同期) × (1 + 一定比例)
法定利率计算:逾期利息利率 =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期) × (1 + 一定比例)
注意要点
民间借贷利息约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规定。
逾期利息不得超出合同约定或者法定利率。
借款人不支付逾期利息的,贷款人可以另行起诉要求支付。
民间借贷合同应合法有效,借款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间借贷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十年:......(三)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借人请求返还借款的权利。”
由此可见,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十年。借款到期超过十年,出借人再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偿还借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上述规定,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出借人在诉讼时效期间采取催收措施,可以打断诉讼时效的进行。诉讼时效中断后,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利息法律规定(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民间借贷的利息限制。
利率上限
民法典第680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利率的四倍。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国家规定利率界定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利率调整
民法典第681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民法典第680条规定的利率上限,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超过上限部分的利率不受到法律保护。
借贷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682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对借款人明显不公平的,借款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减轻或者免除利息。如果约定的利率过分高利贷,导致借贷合同显失公平,则借贷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法律后果
违反民间借贷利息法律规定的后果包括:
超过利率上限的部分利息不被法律保护。
人民法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严重的利息过高行为可能导致借贷合同无效。
民间借贷的利息规定旨在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高利贷的产生。借贷双方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因利息纠纷而产生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