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借贷司法解释2020版要点
2020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0〕15号)正式发布,以下简称“2020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该解释对民间借贷中的重大争议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对非法借贷的认定和处理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1. 非法借贷认定标准
根据2020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非法借贷:
超过年利率36%,且借款人已偿还利息的
借贷双方约定利率未超过年利率36%,但实际收取利息超过年利率36%的
以扣押、抵押、冻结等方式非法限制借款人的人身自由的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或不特定多数人放贷,且收取利息超过年利率36%的
借用高利贷转贷牟利的
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催收债务的
2. 非法借贷的法律后果
对于认定为非法借贷的,法院将:
宣告借贷合同无效
借贷人已支付的利息不予返还
借贷人应当偿还的本金,法院不予支持
3. 债务人的抗辩权
借贷人对非法借贷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借贷人能够证明借贷属于非法借贷,可以依法免除还款责任。
4. 司法解释适用范围
2020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于2020年12月18日(解释公布之日)以后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
非法借贷司法解释2020版最新规定
2020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非法借贷司法解释2020版》)对民间借贷有关问题作出了进一步明确和调整,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高利贷认定标准
《解释》明确了特定情形的民间借贷利息认定为高利贷的标准:
年利率超过同类贷款市场利率四倍。
超过年利率36%,且借款人属于农村或者农业人口、城市低收入群体、残疾人或者未成年人。
二、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
《解释》加强了对借款人的保护,规定:
借款人未成年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借贷行为无效。
借款人因借贷陷入严重生活困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借贷合同。
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24%,且借款人明确表示未收到超过年利率24%的利息,该约定无效。
三、明确非法放贷认定范围
《解释》明确了以下行为属于非法放贷:
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非法手段逼迫他人借贷;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贷款;
向不特定多数人非法放贷,扰乱金融秩序。
四、加大惩罚力度
《解释》加大了对非法放贷行为的处罚力度,规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相关营业执照或许可证。
非法放贷所得,依法予以没收。
《非法借贷司法解释2020版》的出台,旨在维护金融秩序,保护民间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打击非法放贷活动。其明确的规定将为民间借贷司法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非法借贷司法解释2020版最新修订
2020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的最新修订,对非法借贷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打击。
主要修订内容
一、扩大非法放贷认定范围
将从事以下行为纳入非法放贷范围:
以营利为目的,向借款人提供高利息或其他显失公平的条件的贷款;
超过法定利率四倍以上发放贷款的;
出借人利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借款人签订借贷合同或承担过重债务的。
二、明确非法借贷的法律后果
未取得合法资质从事借贷活动的,其借贷合同无效;
超过法定利率四倍以上发放贷款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
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讨债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对债务清偿的保护
借款人向非法放贷人偿还的利息和费用应视为实际借款金额;
借款人有证据证明借款超出其实际需求或还款能力的,有权请求法院减少或免除利息和费用。
四、完善对出借人的救济
出借人因非法放贷遭受损失的,有权请求法院宣告借贷合同无效;
出借人因违法行为致使债权落空的,不得请求受偿。
意义
《司法解释》的修订旨在严厉打击非法借贷活动,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有序的金融环境。通过扩大非法借贷认定范围、明确法律后果、加强债务清偿保护,有助于有效遏制高利贷和暴力讨债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