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书可以执行逾期利息吗?
调解书是当事人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就民事纠纷达成协议并制作成文书,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调解书可以作为执行依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关于调解书能否执行逾期利息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调解书中约定支付逾期利息的
如果在调解书中明确约定了逾期利息,那么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逾期利息。法院会根据调解书的约定,强制对方支付逾期利息。
二、调解书中未约定支付逾期利息的
如果调解书中没有约定支付逾期利息,则不能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逾期利息。但是,可以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的规定,主张利息。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逾期后,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同期人民币借款利率计算。”
因此,即使调解书中没有约定支付逾期利息,债权人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主张逾期利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逾期利息的计算从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而不是从调解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是否可以执行逾期利息取决于调解书中的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签订调解协议时,应明确约定逾期利息的支付问题,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调解书未约定利息的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的规定,法院采取以下执行措施:
1. 适用法定利率:
法院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适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作为执行利息。
2. 判决书确定利息:
如果债权人在向法院提起执行申请后,申请法院对调解书的利息问题进行裁定,则法院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判决书中确定利息。
3. 合理补充利息:
如果调解书中未约定利息,但有证据证明债务人已迟延履行,法院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结合案情酌情确定合理的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
法院执行利息的期限从债务人迟延履行之日起计算。
法院执行利息的数额不得高于债权本金。
如果债务人已支付部分利息,法院执行利息时应当扣除已支付部分。
因此,调解书未约定利息并不影响法院的执行,法院会根据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并执行利息。
调解书不能执行迟延履行利息
调解书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的协议。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生效的调解书具有与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应按期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
实践中,经常出现当事人逾期履行调解书义务的情况,其中一个较常见的问题是:调解书能否执行迟延履行利息?
对此,《民事诉讼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调解书能否执行迟延履行利息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法院认为可以执行,有的法院则认为不可以执行。
其中,认为可以执行迟延履行利息的法院认为,调解书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其中包含的迟延履行利息条款属于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可以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执行。
而认为不可以执行迟延履行利息的法院则认为,调解书并非由人民法院作出,不属于生效判决书,因此不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判决执行的规定,其中包含的迟延履行利息条款也无法执行。
总体来看,调解书能否执行迟延履行利息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各地法院的处理方式也不一致。建议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中对迟延履行利息的执行问题作出明确约定,避免后期争议。